自我保健養生指南  劉偉澍編寫

台灣癌症時鐘5401人罹癌

台灣在國際經貿組織國家中,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廿三高,死亡率排名卻是第十高。衛生福利部昨公布民國一百年國內最新癌症調查,罹癌人數再攀新高,癌症時鐘也再度撥快,平均每540秒就有一人罹癌,與前一年度相比快了八秒,較民國九十一年每815秒有一人罹癌,更是加快235秒。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完成,兩百零三家醫院所申報一百年癌症登記報告,共新增92,682人罹癌,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2,033人,「大腸癌」連續六年蟬聯榜首,其次依序為「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及子宮頸癌」,與上一年度的排序相同平均每251人就有一人罹癌,男性癌症發生率為女性的一點三倍。國人罹癌大多集中於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以及口腔癌,占了罹癌人數的六成以上,乳癌人數也首次突破萬人。男性癌患死亡率前三名為「肝癌、肺癌、大腸癌」;女性則為「肺癌、肝癌及大腸癌」。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除了肺癌、乳癌、口腔癌及攝護腺癌人數增加外,其他癌症新發生人數皆下降;其中又以肺癌及乳癌增加人數最多,臨床觀察,應與癌症篩檢人數增加有關。發生人數下降最多的大腸癌,推測可能與前一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人數大幅減少23萬人有關;國防醫學院教授饒樹文則說,瘜肉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切除就能避免癌症發生,這也可能是大腸癌發生人數下降的原因。  

邱淑媞說,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與人口老化有很大的關聯,而台灣在國際經貿組織(OECD)國家中,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廿三高,死亡率排名卻是第十高,顯示國內癌症篩檢還是不夠普及,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也會較高。 

 

衛生福利部公布2013年國人十大死因

2013年慢性疾病占十大死因的六成,國人平均壽命為80歲,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男人77歲、女人83歲。十大死因依序是1.惡性腫瘤、2.心臟疾病、3.腦血管疾病、4.糖尿病、5.肺炎、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慢性肝病及肝硬化、10.腎病變。罹癌者和平均餘命相較少活14年,死亡年齡中位數僅57歲,口腔癌少活16年,乳癌、食道癌、子宮頸癌各少活15年。

防癌抗老可多喝綠茶,多吃葡萄、蕃茄、南瓜、芝麻、枸杞、洋蔥、蘆筍、茄子、花椰菜。同時可多吃「增強免疫力」的健康食物,如「洋蔥、菇蕈類、胡蘿蔔、奇異果、彩甜椒、山藥、優酪乳、枸杞、木瓜、高麗菜」等食物,增強免疫力就比較不會生病。

 

以前我跟大家分享過最健康的食物做為健康飲食的參考,我們的身體最重要的器官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五臟六腑健康,我們的身體自然健康。五臟六腑就是指人體內的主要器官,有心、肝、脾、肺、腎五臟,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六腑。

肝臟

代謝功能

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器官,並在身體裡面扮演著去毒素,儲存肝醣,蛋白質合成等等,功能非常複雜,可以說是人體最繁忙的一個器官。

腸胃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是貯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

腎臟

排泄系統

屬於泌尿系統,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後產生尿液排出體外。

肺臟

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的器官,肺的主要功能是將氧氣大氣層運輸到血液中,並將二氧化碳從血液中排出。

心臟

循環系統

心臟循環系統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提供壓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是造成循環系統疾病的主因。

 

我針對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該吃些什麼食物,可以保護肝臟,可以健胃整腸,可以保護我們的腎臟、肺臟,可以降低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可以保護我們的心臟,編寫了下列保健養生指南,供您參考。這些食物都是有三篇以上醫學報導文獻證明有效,我才列入我的 top 10 名單,作為自我保健養生指南,希望對你也有些幫助。詳細請參考下表如下。

造成腎臟失調的主要原因有下:
1. 食用過多的動物性高蛋白質食物,產生過多尿酸,讓腎臟工作過量。
2. 工作過勞,壓力太大,沒有充分的休閑。
3. 服用西藥,如消炎止痛藥、抗生素等。
4. 環境汙染:水源、土壤、空氣、噪音。
5. 飲用酒、咖啡、汽水、冰冷飲料過多。
6. 潮濕寒冷的天氣。
7. 飲水不夠。

 

預防大腸癌的7大要項

1. 少吃紅肉  攝取過多紅肉比攝取白肉者,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2. 多攝取新鮮蔬果:纖維素能增加糞團的體積,可稀釋致癌物,並且促進腸道蠕動。
3. 避免醃漬、燒烤、高油脂食物:過多的化學物質堆積腸道,將產生癌化風險。
4. 養成排便習慣:定期排空糞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摩擦的時間。
5. 養成運動習慣,避免肥胖:體重過重、久坐不動將增加罹患癌症風險。
6. 拒絕不當生活習慣:香菸、酒、檳榔是致癌的危險因子,抽菸、喝酒、嚼檳榔將會在體內產生過多的致癌物,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會。
7. 定期篩檢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應接受糞便潛血反應篩檢;有家族病史者,可提早10年進行篩檢,並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息肉並去除,避免息肉癌化。 

 

腸內大掃除該怎麼吃?

常吃9種食物纖維及益菌的食物

  1. 1.     食物纖維 (活化大腸蠕動,加速食物移動,糞便早日排出)

薯蕃、紅蘿蔔、香菇、金針菇、蒟弱、無花果、蘋果、香蕉。

  1. 2.     黏性食物 (讓食物緩慢進入消化道,防止血糖急速上升)

含多醣類具有整腸消除便秘作用,如味噌、石花菜、髮菜、蘆薈葉肉、蘋果。

  1. 3.     芝麻 (清潔腸道 可有效預防大腸癌)

含優質a Linolenic Acid 的食物纖維,利用亞麻仁成份清潔腸道。

  1. 4.     維生素 (運用維生素營造有益菌環境)

維生素B群,如: B1 ,B2 -有益腸道蠕動,維生素C -增強免疫力維生素,E -調整控制腸道自律神經。

  1. 5.     乳酸菌 (具備自然治愈力)

預防癌症發生,提升腸道免疫力,促進肝功能活化,降低膽固醇。

6. 發酵食品(具有整腸,提昇免疫力,降低糞便氣味優點) 納豆、味噌、紅葡萄酒。

7. 比菲德氏菌 (乳酸菌一種,能讓你的腸子活起來)

乳酸菌分解碳水化合物(澱粉)使醣類發酵,並製造乳酸,醋酸,有效抑制有害菌活動,抑制腸內腐化,合成維生素,提高免疫力。

8. 寡醣 (是益生菌的營養,並可增加益生菌和保持腸內清潔的低熱量醣類)

含在大豆、洋蔥、香焦,增加比菲德氏菌,糖份不易被吸收,不增卡洛里,不會使血糖胰島素上升。

9. 啤酒酵母 (可促使碳水化合物變成有能量的B並能產生Glutathion 抗自由基) 含豐富纖維素,清潔腸內作用,含氨基酸、B群、抗自由基。

 

何謂乳酸菌?

主要有乳酸桿菌屬(Lactbacillus)乳酸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雙鏈球桿菌(Leuconostoc)等菌一般指的乳酸菌是相當龐雜的菌群,是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醱酵產生多量乳酸之細菌均稱為乳酸菌1857年由法國科學家 巴斯德發現乳酸菌,因其研究東歐一些特別長壽地區飲食生活 有一驚人發現,長吃乳酸菌人都很長壽。1889-1990發現比菲德氏菌後,很多對乳酸菌研究就如春筍般盟發。

 

腸道中天使與魔鬼的戰爭

人體腸道中存有眾多的微生物,有壞菌像大腸桿菌;也有有益菌如乳酸菌。當有益菌多於壞菌時則人體健康,但當壞菌多於有益菌時則容易產生疾病這些有益菌我們常稱為益生菌,因其不止抑制壞菌生長,尚有其他功能有益人體健康

 

有害菌增加警訊

1. 排出惡臭的糞便和屁

2. 腹脹、腹痛

3. 皮膚粗慥、產生體臭

4. 頭痛、暈眩、肩膀痠痛

5. 呼吸帶有臭味

6. 容易感冒、口腔炎

7. 容易疲勞、產生倦怠感

 

腸道中益生菌的好處

  1. 1.     可產生抗生物質抑制壞菌生長
  2. 2.     對致癌及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
  3. 3.     臨床上證明對人體安全
  4. 4.     證實具有保健功效

 

2009年,大腸癌躍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腸癌其實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防治的一種,只要做到基本腸道保健,就能輕易防治腸癌。

 

腸識1:腸道健康關乎全人健康

腸道疾病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疾病及各種癌症息息相關,腸道內的腸道毒素會引發體內的慢性發炎,慢性發炎又進一步誘發心臟病、癌症、糖尿病或肥胖。

 

腸識2:肥胖由腸道菌掌控
胖不胖,由不得您!腸道菌才是肥胖背後的影武者,想要保持良好的體態? 先從腸道保健開始做起。

 

腸識3:腸道是會思考的腹腦
腸道的神經系統超乎想像,有一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分布於此,僅次於大腦,腸道分泌的各種荷爾蒙,更會影響全身大小器官,包括大腦。

 

腸識4:情緒由腸道掌控
影響我們喜怒哀樂的血清素,並非由大腦分泌,而是來自腸道,所以,抗憂鬱症用藥百憂解,其實是作用在腸道,而非大腦。

 

腸識5:腸道是人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

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由腸道製造腸道如此重要,究竟該如何維護腸道健康呢?

腸命百歲的七大秘訣

一、全穀雜糧飲食:跟著植物走重質不重量

二、每天補充乳酸菌:天天補充乳酸菌常保腸道健康

三、良好飲食習慣:少食、慢食、樂食、感恩食

四、保持運動:無氧、有氧並重,提高基礎代謝

五、經絡保健:勤作腹式呼吸,敲膽經、胃經穴道按摩

六、規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規律排便、隨時舒壓

七、維持良好體態:維持標準體重,飲食、運動、凡事慢慢來

以上部份摘錄自:《腸命百歲腸道權威最新長齡保健大典》
作者:蔡英傑 博士 出版社:時報出版

 

十大死因癌症連33年榜首

衛福部昨天公布民國103年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卅三年蟬聯榜首,去年全台死亡人數162,911人,平均每313秒就有一人死亡,死亡時鐘較前年快了11秒。

去年因癌症死亡人數達46,094人,比前一年度多出1,303人,占約所有死亡人數三成,平均每1124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癌症死亡時鐘較前年撥快20秒。癌症中以食道癌死亡率飆升最多,衛福部國健署推論,可能和國人抽菸、飲酒和嚼檳榔的習慣有關。

 

103年死者平均年齡71.8歲,較九十三年增加4.2歲,最令人折壽的疾病死因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年齡中位數僅58歲,其次是事故傷害的59歲、接下來是惡性腫瘤,69歲。

 

衛福部統計處長陳憫表示,十大死因以慢性疾病為主,1癌症居首,接下來分別為2心臟病、3腦血管疾病、4肺炎、5糖尿病等;和前一年相較,肺炎和糖尿病順序對調;自殺則居第十一名,已連續五年掉出排行榜外。

至於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一是1肺癌,其次依序為2肝癌、3結腸直腸癌、4乳癌、5口腔癌、6攝護腺癌、7胃癌、8胰臟癌、9食道癌及10子宮頸癌。

 

 

飲食習慣差國人脂肪肝比例增18倍,國人52.9%脂肪肝異常

患脂肪肝的年齡層多在30歲至49歲之間,2029歲也有近3的患者。脂肪肝患者飲食通常偏好重口味、油膩,缺乏規律運動習慣,並在高壓、超時的環境下工作。鄭乃榮強調,飲料、零食、高油、高澱粉、高熱量、吃快的飲食習慣,加上晚上8點以後用餐的飲食習慣,都是健康殺手。

 

肝若不好,人生就是黑白的!聯合預防醫學機構分析20年的健檢資料庫發現,國人罹患脂肪肝的比例在20年間從2.8%上升至52.9%。聯安預防醫學機的問題構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脂肪肝患者也容易有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調查也指出,飲食習慣偏好重口味、油膩、晚吃的人最易患脂肪肝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20年的健檢資料庫發現,20年來,國人脂肪肝異常指數從2.8%上升至52.9%,上升幅度達18倍,男性患脂肪肝的比例較女性高出1.8倍,患脂肪肝的年齡層多在30歲至49歲之間,2029歲也有近3的患者腰圍、血壓、膽固醇、血糖、三酸甘油脂5項中,有3項超過標準值的人就要小心了,因為這些人是「代謝症候群」患者,同時罹患脂肪肝的比例相當高。而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都是容易從代謝症候群衍生出來的慢性疾病,鄭乃源認為,若不改善,恐超越惡性腫瘤,成為十大死因之首。

 

但並非身材肥胖的人才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鄭乃榮表示,脂肪肝是「內臟脂肪分布不均與堆積過多脂肪」的現象,所以胖瘦並非絕對標準,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也是關鍵。健檢資料庫數據顯示,脂肪肝患者飲食通常偏好重口味、油膩,缺乏規律運動習慣,並在高壓、超時的環境下工作。鄭乃榮強調,飲料、零食、高油、高澱粉、高熱量、吃快的飲食習慣,加上晚上8點以後用餐的飲食習慣,都是健康殺手。如何吃出健康呢? 鄭乃源建議,222高」,好油跟優質的蛋白質、少碳水化合物和少糖、高B群與高抗氧化。五穀飯、燙青菜、雜糧饅頭、豆漿都是健康飲養的食物,若要外食便當,至少也需要23樣青菜。

 

由於經濟繁榮,大家生活富裕,『脂肪肝』亦有增加的趨勢。脂肪肝是典型的文明病,由於此症初期沒有自覺症狀,肝功能檢查可能正常,肝也未必腫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醫師提醒民眾,部分類型的脂肪肝也可能併發肝硬化肝癌,不得不小心防範。

 

脂肪肝的定義

脂肪肝就是肝細胞內有脂肪聚積,也就是肝臟比較『油』。在正常情況下,脂肪一般佔整肝臟重量的3%左右,當脂肪囤積超過肝臟重量的5%時,即稱為脂肪肝。超過10%~25%者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0%~50%為重度脂肪肝

 

導致脂肪肝的因素有以下六種:

1. 肥胖

2. 肝炎恢復期

3. 糖尿病患

4. 嗜酒者

5. 藥物

6. 營養不良

7. 三酸甘油脂高

 

脂肪肝的預防

  1. 1.     對飲食應該加以節制,不可暴飲暴食。
  2. 2.     控制體重。
  3. 3.     不能長期酗酒,加重肝臟的傷害。
  4. 4.     此外營養不良或失調,也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攝取。

 

哪些食物應該要『多吃』呢? 可以讓膽固醇下降喔!

加拿大這一篇研究中提出同時攝取杏仁、黃豆蛋白、來自於穀類的水溶性纖維以及植物固醇。杏仁果、黃豆蛋白、黏稠纖維(viscous fiber)包括燕麥、大麥以及具黏性的蔬菜(如:秋葵和茄子)。研究顯示早餐吃燕麥穀類的少女們較不易肥胖,這些含有β-聚葡萄醣的膳食纖維,這種膳食纖維已被許多的中外研究證實能夠降膽固醇。每天攝取20公克的纖維就可以產生效果。

 

  1. 1.     植醇【植物性膽固醇】: 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競爭吸收;每天攝取1.5~2克可減少約15~20%膽固醇。
  2. 2.     紅麴: 內含“monacolin K”,類似降膽固醇藥物「statin」,可降低膽固醇;處理不好會可能含紅麴毒素,會對肝、腎造成傷害。
  3. 3.     納豆激酶: 具有溶解與預防血栓的特性;需注意產品品質與活性衰減問題,有出血性問題者不可食用。
  4. 4.     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 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減少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壓、降低三酸甘油脂; 深海魚或適當攝取魚油。
  5. 5.     輔酵素Q10: 形成ATP 過程中重要角色,亦有抗氧化作用;活化心肌細胞的正常能量運轉而保護心血管系統,因此對於心臟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高血壓等疾病治療中,Q10都扮演重要角色。
  6. 6.     Omega-3 二十碳五烯酸(EPA) 對憂鬱症有效

補充omega-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可以輕憂鬱症的症狀。每天服用1EPA補給品可減少50%憂鬱等級,與服用抗憂鬱藥Fluoxetine的效果非常相似。而當omega 3補給品同時與fluoxetine服用時,可使憂鬱等級下降81%(澳洲與紐西蘭的精神病學雜誌)Omega 3是一種人體自身無法合成,需從魚類、堅果類與種子等食物中攝取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s)。這些Omega 3對健康非常有益,它可以防止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癌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老年性癡呆症等。

 

 

肝的致命原因

GOTGPT是肝細胞裡面最多的酵素,如果肝臟發炎,或者是不管什麼原因細胞壞死,壞死之後GOTGPT會跑出來,導致血液裡面的GOTGPT數值升高;但是,GOTGPT指數不高卻不代表病人沒有肝硬化或是肝癌。因為形成肝硬化的時候,大部份肝炎患者,就算發炎情形都已經停止了,可是「纖維化、肝硬化」卻已經形成;一旦變成肝硬化,病人就很容易形成「肝癌」。肝癌在早期,肝指數也不會高,因為肝癌在生長的時候,只有在肝癌周圍被肝癌壓迫侵犯的肝細胞才會壞死,因此,GOTGPT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會升高,不會太高;由於很多人缺乏這些知識造成不幸悲劇。

 

肝的致命原因如下:
1. 晚睡晚起為最大致命傷。
2.
早上不排便。
3.
暴飲暴食。
4.
不吃早餐透支體力而不自知。
5.
服用藥物過度。
6.
防腐劑、添加物、色素、人工甘味(如:沙茶醬)。
7.
不當的油脂(如沙拉油為不穩定油),烹調盡量少用油。
8.
青菜生吃或煮三分或五分熟,炒過的青菜當天吃完,不要隔夜吃
9.
錯誤的價值觀,欠缺和平、博愛。
10.
個性急躁。

 

要做到,完全不需花錢,只要注意起居與飲食習慣的調整。食療加上時療,讓身體在正確的時間內主動進行吸收與排毒的動作。

  1. 1.     晚上 9- 1 1 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2. 2.     晚睡晚起混亂整個排毒過程;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晚間 11-凌晨 1  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凌晨 1-3膽的排毒亦同。凌晨 3- 5 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經,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3. 3.     凌晨 5- 7 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早晨 7- 9 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

 H6. 脂肪肝_-_Fatty_Liver  

三酸甘油脂過高導致「高血脂症」
我們往往吃得太油、太而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三酸甘油脂」是由甘油和三個甘油脂肪酸所組成。它的形成大多來自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包等及油脂類食物),經由腸道的吸收,在肝臟內合成。糖尿病、腎臟病、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常伴隨著「三酸甘油脂過高」而來。喝咖啡、吃太多含糖的食物或飲料,都可能加劇持續性的情形。

 

三酸甘油脂過高,「高血脂症」日常生活照顧原則
1. 採均衡飲食(肉、魚、蛋、奶、豆、五穀類、蔬果類)
   1-1 避免或減少攝食「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食物:動物(、牛、羊、雞、鴨)、油脂、內臟。避免或減少攝食下列食物:蹄膀、香腸、臘肉、熱狗、五花肉、太油的肉湯、奶油、巧克力、蛋糕、冰淇淋、全脂奶、椰子油等。


1-2 「三酸甘油脂」過高者,應注意適量攝食下列食物:少吃高澱粉的蔬菜或五穀類(馬鈴薯、玉米、米飯、麵),少吃過甜的食物及飲料、少吃油煎油炸的食品、核果類(花生、瓜子、腰果、核桃…)等。


1-3 食用油應採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炒菜油脂不宜過量)


2.
適度的運動:可提高血中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增加心、肺、血管、肌肉的功能,也可幫助控制體重,最好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每次20~30分鐘以上。如:散步、快走biking, 游泳、羽球、舞蹈、體操等。

 

三酸甘油脂過高少碰甜食或太多油脂的食物

三酸甘油脂過高最好少碰甜食、或太多油脂的食物,飲食最好少油、少糖。像珍珠奶茶、蛋黃酥、奶油類食物、酥皮類食物、內臟等都最好避免,且不要喝酒,以免酒精讓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增多。

  • 改變進餐的順序:先喝湯或是水果青菜
  • 午餐及晚餐須吃2碗以上的青菜以增加飽足感,多以燙或涼拌菜為主,若青菜太油必須要先過水。採清淡低油的烹煮方式:水煮、涼拌、清敦、烤、清蒸。
  • 米飯以糙米、胚芽米、五榖飯取代,每餐飯量不超過一碗。薏仁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濃度,進而降低心臟病的發生機率。 
  • 選擇白肉、瘦肉,如:深海魚類、雞肉、豬里肌肉或是豆類製品。少吃紅肉,如:牛肉、羊肉,吃肉時要去皮。
  • 多攝取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秋刀魚、鮭魚、鯖魚、等
  • 含甜度高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水梨、蓮霧等,每餐只攝取約一個拳頭大的量。請多選擇甜度低的水果,如:芭樂、蘋果、番茄、奇異果等。
  • 少應酬、少喝酒、不吃宵夜。若晚餐超過晚上8:30 以後用餐,請選擇:白肉、瘦肉、燙青菜、甜度低的水果為晚餐。
  • 盡量少吃甜食及含糖飲料,如:可樂、汽水、果汁等。
  • 加強有效的運動。

 

 

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

 

一、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徐成斌的秘訣是,每天晚上少吃乾飯,用小米加黃米熬點稀飯,再加幾顆枸杞子和大棗,最護血管。

 

二、四多食品少不了。

  1. 1.     含魚油多的食品。魚肉富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及促進鈉鹽排泄的作用,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還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的功能。
  2. 2.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可補腎填精,有助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損傷,例如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葵花子等;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膳食中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半胱氨酸水準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3. 3.     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發病率有重要作用。專家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應多攝食富含葉酸的食物,如紅莧菜、菠菜、龍鬚菜、蘆筍、豆類、酵母及蘋果、柑橘等。
  4. 4.     多攝入天然抗凝與降脂食物。攝食此類食物有助減少心肌梗死與缺血性中風。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類物質如大蒜、洋蔥、青蔥、茼蒿、香菇、龍鬚菜及草莓、鳳梨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葡萄、橘子中含少量類似阿司匹林的水楊酸抗凝物質。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蘿蔔、山楂、紫菜、海帶、核桃及橄欖油、芝麻油

 

三、飯前運動,幫血管駐齡。

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打門球、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樓或登山,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四、每週兩塊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血管變硬,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鬆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積累,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五、喝綠茶品紅酒。

徐成斌建議,在家或外應酬時不妨喝點綠茶,因為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或者每晚用玻璃杯喝上大半杯(約100—150毫升)紅酒,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一周喝上四五次,能很好地軟化血管。

 

六、血管體操每天做。

馬寅初活到百歲,就與他每天做血管體操有關。方法是:每晚睡前用冷熱水交替淋浴,熱水溫度為40—44,冷水溫度為12—16。做時先冷後熱,交替5—10次,每次持續2--3分鐘,最後以熱水浴結束。這種血管體操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及時沖走血管內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節不錯的心血管操,可以增強肌耐力並增強血管彈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