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篇、       精神愉快永不老

 

精神愉快永不老談「你快樂嗎?

 

The man who makes everything that leads to happiness depend upon himself, and not other man, has adopted the very best plan for living happily.   – Plato 柏拉圖

 

有一首歌叫「快樂頌」,

歌詞說「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快樂其實是很簡單的東西,...。」
你是否問過自己:「我快樂嗎?」;快樂是什麼呢?


快樂是家庭的溫暖、事業的成功、愛情的圓滿、友情的融洽;

快樂是很簡單的,打開心胸,快樂就自然而來;
快樂不在追逐名利,不在物質的享受,
真正的快樂在寧靜和平和,在雅緻的生活情趣;

快樂在助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快樂在使別人快樂,長壽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快樂,快樂又不如使別人快樂;
快樂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情緒,是一種欣喜愉悅的感覺。


年中公司有一場「生涯規劃」的講座,課堂中王慧君老師要大家圈選五項「一生中你最想追求的是什麼?」我的選擇是:1.  美好的快樂時光; 2.  友情、愛情與親情; 3.  事業前途的發展; 4.  精神心靈的成長; 5.  藝術與美感的體驗。
名利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友情與愛情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似乎比較可以自己期盼的是希望自己能夠快樂一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跟好友小彭聊天談快樂是什麼?

我說快樂是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就算是坐在沙發上一起看連續劇都是一種很愉快很溫馨的感覺,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結果小彭回家跟她老公一起看電視,好像沒有我說的那種感覺。


有一項快樂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發現經濟比較落後的東南亞地區國家,快樂滿意度指標反而比經濟高度開發的日本為高,或許慾望比較低的人比較容易滿足,知足常樂。

 

我常常告訴別人要
   快樂的工作,  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
   要多一點的快樂高興,少一點的不快樂不高興。

朋友們,不妨問一問你自己:
你快樂嗎?  你的快樂又是什麼呢?

 

 Let  

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人哪能不生氣? 人是感情動物,喜怒憂思悲恐驚。高興就要笑,不高興就要哭,生起氣來還要罵兩句呢,這是人感情豐富的表現。假如人只有一種感情,這個人就不健康。一個人感情很豐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你千萬記住:第一個不要過度,第二個過度了但是不要長時間,很快就調整過來,這才是健康的。《 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很多人說老實話,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當不了官,氣死了;升不了教授,氣死了;賺不了錢,氣死了;很多老年人為很小的事,氣死了。所以說人「不能不生氣,但一定要會生氣;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

 

【生氣十大害處】
俗話說:「氣大傷身」,世間萬事,危害人體的健康者,莫過於生氣。而消耗修煉者能量最大的兩害,一是氣,二是色。據醫學界已證實,生氣動怒,可對人體產生十大危害:

1. 一害臟:肝主怒,怒則氣機郁滯,肝氣不順,肝不調和,引發肝病。
2. 二害呼吸系統:可引起氣促、胸悶、肺腔鼓脹,氣逆咳嗽和哮喘。
3. 三害消化系統:可致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過多,胃腸蠕動減弱,食欲減退,消化功能降低,容易引起胃潰瘍。
4. 四害心臟和血管:可致全身的肌肉緊張,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從而誘發心肌梗塞或腦溢血。
5. 五害神經系統:引起神經衰弱,反應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癥,失眠多夢。
6. 六害腎臟:逆氣沖擊腎臟。會出現腎衰,腰膝無力,甚至性功能下降,導致夫妻不和,嚴重的還會導致家庭破裂。
7. 七害泌尿系統:可引起急尿、尿頻,嚴重還會出現尿失禁。
8. 八害皮膚:經常性的生氣,可引起面色蒼白,皮膚幹燥、萎縮、起皺、枯黃、失去光澤和彈性。
9. 九害內分泌:引起激素分泌紊亂,造成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女性則可能出現月經不調,或出現糖尿病。
10. 十害可能引發猝死: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大怒、暴怒之後面紅耳赤,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悸血湧,咳血而死者,不勝枚舉,或引發腦溢血而死者屢見不鮮。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學專家羅衛芳教授,調神順氣養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難得糊塗」。還沒發生的事,別想太多;正在發生的事,別過於困擾;已經發生的事,就由它去吧。
二是「順應季節」。春季活潑,夏令暢達,秋天恬靜,入冬則藏而不泄。讓精神隨外界環境而變化。
三是「節制情感」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四是要有「精神寄託」。可以欣賞音樂,也可以養花弄草。老人只要有了精神寄託,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減少不必要的生氣。此外,過於愛生氣的老人,也有可能是患了老年抑鬱症。要記住,惹你生氣的人,不要氣他,原諒別人也就是原諒自己。

 

笑可以健身,大笑是最好的特效藥

 

「笑」一般被用來表達高興、快樂的方式,但其實「笑」也是一種運動,且大笑20分鐘的健身效果甚至比公園慢跑1小時還有用,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大笑不僅可以幫助預防心臟病、降低血壓與膽固醇,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大笑非常重要,可說是一種特效藥。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羅馬林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讓14名受試者分別觀看20分鐘戰爭片或喜劇片,以及進行常規運動。結果發現,觀看喜劇片的人,體內應激激素、血壓和膽固醇水平都顯著下降。因此,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大笑」可以減少心臟病和糖尿病的發病機率。

 

報導指出,研究負責人李伯克博士表示,情緒和行為會對身體產生重大影響,且身體對持續大笑的反應,與對持續運動的反應,極為相似。因此,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大笑是最好的特效藥」

 

 

快樂的十五個習慣 (日野原重明)

從一九七五年開始,日野原一直在提倡,「自己的健康自己捍衛」的運動。他仔細研究一下有哪些習慣對自己有好處,既然知道有好處,就要養成「毫不遲疑、當下實行」的行動力。攝取品質不佳的食物、食用過多鹽分、抽菸、過量飲酒、食用太多動物性脂肪、黃綠葉菜類攝取太少、運動不足……,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壞習慣,日野原建議,若能夠及早轉個方向,待年長或年老之時,便不會染上所謂的「成人病」。也就是說,許多疾病都是長年以來的壞習慣所造成的

日野原向來認為「成人病」之名,應該更改為較具行動力、自發力的「習慣病」才對(英語為life style related disease)。經過了他二十年的倡導,日本終於在平成八年(一九九六年),更名為「生活習慣病」。活力充沛又樂在生活的日野原,唯一感到驕傲的健康祕訣,就是他的好習慣。這些歷經九十年所培養、持續不斷的好習慣,時至今日,仍是他的無價之寶。 這些寶物包括了以下十五個習慣:

 

習慣1 心中永保愛

日野原之所以充滿活力,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愛存在於心中。他向來相信喜悅或歡樂只要有人分享,快樂的程度就會更加擴大。更喜樂的生命,必須包含更多的愛。

聯旭廣告公司總經理陳玲玲分析,她高齡九十九歲仙逝的外公之所以能長壽,是因為長年在碧草如茵的中興新村上班,過的是非常簡樸的生活。節儉、吃素、慈祥、包容力大、又喜歡種花種草,與女兒、孫子同住,三代同堂。整日籠罩在愛人──愛女兒、愛孫子的環境裡。

 

習慣2  抱持「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

日野原也相信,那些願意克服自己的缺點或弱點,並習慣存著「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的人,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刻,都能夠展現樂於堅持的強大毅力。正面的想法比一切都重要。近十年來,開始成為一個虔誠基督徒的巨大機械集團執行長羅祥安舉例,即使現在有人因為投資連動債,損失了一百萬,應該要慶幸還有十萬元。「人要感恩他所還擁有的,」羅祥安說,「台灣有很多財富,好的環境,有很多事,比起別的地方,台灣已經好很多。」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於習慣有如此定義:「所謂習慣就是不停重覆的動作」。 養成對任何事情都持有正面的想法,也是一種必須要培養的新習慣。用這樣柔軟的思考方式試著重組我們的人生,一定可以感覺到從明天開始的每一日,更為光輝、明亮。

 

習慣3 挑戰新事物

如果在年輕時就養成挑戰新事物的習慣,發覺自身才華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那麼,一生中就可以看見無數次繁花盛開的瑰麗風景。

像五歲喪父、低收入戶的台南建築設計師毛森江,在到日本拜師學習製造清水模技術之前,是個成衣貿易商,但是一回他到大阪出差,對安藤忠雄簡雅的清水模建築深為折服,立志學習,終至轉行在台南蓋清水模好宅,就是一個勇於挑戰新事物、終至轉行成功的典範人物。

另外一個竹山人──王浩一,是台北精神科名醫王浩威的哥哥。他原本在台北也是幫外商成衣公司當總經理,後來外商移出台灣,他成為最後一個關掉公司燈光的人。之後,他回到母校──在成大校園著名的大榕樹下思索,受到感召選擇留在台南岳父家的塑膠工廠工作,並且開始背著寫生用具、相機,探訪府城台南的大街小巷,先後寫出《慢食府城》及《在廟口說書》等暢銷書。也是一個勇於挑戰新事物的典範。日野原說, 若想永遠保持年輕的心,就要試著對某種事物保持高度的關心。而且,還要試著去挑戰看看。只要抱持這樣的心情,老不老一點都無妨,就讓向前行的勇氣,好好地發揮能量。

 

習慣4 鍛練自己的專注力

日野原強調,一個人有專注力,看起來就會非常朝氣蓬勃,但如果缺乏專注力,什麼事都無法順利進行。「最糟糕的是就此意志消沉、自我放棄,」日野原說。

培養專注力,需要某種程度的訓練才行。也就是說,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養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為了鍛練自己的專注能力,日野原採用的方法是──無論多麼短暫的時間也要有效利用,絕對不可白白浪費。

日野原建議對於生活時間不太固定、或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人,時間再如何充裕,也要在一天當中固定抽出三小時左右,完全用在研讀或自己的興趣上。台南建築工作者毛森江每天也只排三分之二的工作行程,另外三分之一時間約三個小時,他都拿來讀書。他所設計的住宅,書房一定扮演一個相當主體的角色,讓全家人都可以在一個書房長桌上讀書。

 現年才四十三歲的香港宜諾管理顧問集團執行董事王劭仁在八個多月前,辭掉凱撒飯店總經理一職,在籌備創立一家旅館諮詢顧問與訓練公司之前,有整整八個月沒班可上、沒薪水可領,然而他毫不懈怠,每天仍然穿西裝、打領帶,提著電腦到咖啡店去寫創業企劃,直到顧客接納企劃案為止。

[人生的清晨到人生的午後]

做了一輩子的專業經理人,王培仁勇敢走出大企業大樹的保護,出來創業。正如同作家、社會學者,同時也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領得滑翔機執照的林白夫人,在迎接五十歲生日前夕表示,「即將進入中年的我,想要重新思考此後的人生。」於是,她獨自滯留在海邊一星期,據說當時隨筆寫下的作品,即為著作《海之禮》的前身。她在執筆的同時,仔細檢視當時的人生,並決定了此後生命的型態。 「五十歲過後,也正式進入了人生的午後…….」這句話是不是浮現出美麗動人、穩定無波的海邊夕照?

 

習慣5 向心目中的典範學習

人生要如何規劃才好?

日野原建議,如果實在無從下手,先尋覓一個你心生欽羨的典範也是個好主意。在台灣,很多人學習藉由宗教信仰,不再為明天煩憂。巨大執行長羅祥安在近五十歲那一年,由於捷安特要成為全球化企業,他想到公司那麼小,要全球化,壓力很大,身心狀況幾乎快到崩潰邊緣。

剛好有一天,他跟著太太到東海大學教堂做禮拜,聽牧師說到有勞苦重擔的人,我就讓你得到安息。那天晚上,羅祥安生平第一次禱告,之後,經過一個月、半年、一年,羅祥安發現自己的心情,愈來愈輕鬆,一年後,羅祥安就受洗了。如今,羅祥安維持著「只要做好事情,沒有強求的目標,」知天命,專心做好自己。他也開始騎腳踏車上班、假日騎車上山,精神、體力都比過去年輕了十歲。

 

[義工之心與義工精神]

日野原也建議可以憑藉一顆溫暖的義工之心,造就出一種人格。一面充分利用義工活動,在平衡自己生命的同時,又可以過著充滿彈性、愉快的生活。人並不會因歲月的積累而枯萎,反而會更加成熟。為了朝成熟之路邁進,各方面要學習的事情還很多,日野原建議要努力培養思考的習慣

 

習慣6  感受他人的心情

日野原常常出國,經常看到外國人有體諒他人心情的習慣。要感受他人的心情,一定要先能讓自己寧靜下來,細細體會。食養山房主人林炳輝就是這個典型的例子。他憑著對簡單、素雅、令人感動,引發豐富心靈的居住空間的追求,在十幾年前,創設了食養山房。

研究美學經濟的政大科技管理教授李仁芳形容,來到食養山房慢慢享用兩、三個小時、約一千元的餐飲,或是來品味下午茶時,他清楚地觀察到每一個客人一進到食養山房,臉上線條立即柔和、快樂。「這裡不是奢華,而是素華,」李仁芳說。

十七、八年前,林炳輝曾經在台北租屋而居,那段時間,白天他在營造公司上班,夜裡常跑伊通公園畫廊,看到裡面布置整潔,空間素雅,開始引發他想要居住在這樣空間的想法。於是他開始把沙發去掉、電視機去掉,不斷地割捨,然後開始在潔淨的空間插上一朵小花,泡一杯茶,開始可以安靜讀書、探索內心世界。「因為環境影響你的視覺,你就可以安靜地坐下來,」林炳輝說。

多接近大自然,可以讓自己的心更柔軟,更敏銳。專研園藝治療的台大園藝系教授張俊彥指出,美國有所謂的園藝治療師,種植花草,可以舒緩腦波內的緊張度,並且有助恢復注意力及疲勞

 

習慣7 珍惜有緣相逢的所有人、事、物

日野原也想對大家說的是,如果你自己架設好一組品質優良的天線與接收器,你就更有機會遇見美好的事物。奧美廣告公司副董事長葉明桂就是一個很懂得感恩他的工作伙伴的人,懂得架設接收美好訊息天線的人。他從年輕時,就跟著台灣奧美的兩個創始人宋秩銘、莊淑芬,如今,兩位老闆遠征中國,他還在台灣留守著。現年五十二歲的葉明桂最近有個覺悟是,要進入職場工作,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願景、目標、價值觀都一致。「志同道合就是快樂,」葉明桂說。

 

習慣8  比八分飽再少一些

日野原維持健康的方法,就是對體重的控制。有的靠飲食控制,維持適當的體重,有的則靠規律的運動。忙碌時,他常常在吃飯時間拿出牛奶與餅乾。「大家都知道吃飯只要吃到八分飽就好。在吃到太撐、吃得太飽之前就停手,內臟的負擔比較小,對健康有正面的好處,」日野原說他現在超過九十歲,「六分」左右就足夠了。

百分之五十的死因是壞習慣所致。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張孝威也是一個聽到善言,就可以立即執行的人。八年前,由於去聽了陳堅貞老師所演講的自然律例,當下回家就力行演講中所談的每天早上吃番薯、喝精力湯,並維持騎自行車、做瑜珈的習慣。張孝威做到了陳堅貞所說的,每天早睡早起,作息規律。而且,近幾年更是滴酒不沾。從兩千年開始,張孝威身體狀況好轉,遠離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狀。

 

習慣9 對飲食不要過於神經質

每天清晨,日野原都會喝一杯加了橄欖油的蔬菜汁。這種自製飲料可以穩定膽固醇值,又可以在忙碌的上午,輕鬆地補充體力與能量。這個習慣,他已經持續了三十年以上。晚餐常會有聚會或晚宴,這種場合的料理多含有過量油脂,到處充滿了卡路里攝取過量的危險。遇到這種情況,日野原都會先從沙拉開始取用。但他建議偶爾有宴席時,對美食也不用過於敏感,多吃一點,過幾天少吃一點,讓多出的一、兩公斤體重降下來就可以了。

 

習慣10 能走路就走路

同時與飲食生活的混亂共存的,常常是運動不足的問題。但是,對每天忙亂過日子的現代人而言,要額外找到運動時間,實在是難如登天。所以日野原自己就做到了能走路就走路,因此他在醫院裡上上下下、跑來跑去,不坐電梯,走樓梯;搭捷運時,也盡量走樓梯,不搭電扶梯。

 

習慣11 與更多同好享受運動時光

找同好一起去運動,也是必須培養的快樂生活好習慣。即時找不到人一起去運動,只要每天規律地去運動,自然就會碰到一些運動同好。如台南建築工作者毛森江每天早上五點半就到台南市的YMCA去晨泳,每天都會遇到前來游泳的九十歲婦人。

台灣富蘭克林兩個經理人愖言、張森貴最近遭逢金融海嘯,開始把大量的時間投入跑步、游泳、打球、騎車、遛狗、也多花些時間,在週末連休日,與家人在台灣各處旅遊。

 

習慣12 正面思考

健康與否,就看自己夠不夠朝氣蓬勃,而夠不夠有活力,也全靠心情決定。

作家羅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覺得快樂是一種天性,」現年九十歲的作家羅蘭,從二十七歲那年,一個人由天津來到台灣,就此定居下來,再怎麼辛苦,從不會抱怨。年輕時一邊在警廣上班,一邊寫作,也一邊養兒。如今兒女長大了,一個人居住,倒也自得其樂。即使現在已經九十歲了,羅蘭仍然耳聰目明,還會一個人找尋生活樂趣,除了每天早上,住在附近的兒子帶來豆漿、燒餅油條當早餐之外,她常會一個人坐計程車到外雙溪故宮外面的小山坡去曬曬早晨的太陽,看著故宮博物館的圍牆,好像有回到天津老家的感覺。或是一個人到中央圖書館,坐在五樓的窗邊,默默讀書、寫作。她每天晚上一定會寫寫日記。因為身心之間緊密連結、互為表裡,身兼心理學家與哲學家的柏格森(Henri Bergson)曾說:「人類是唯一能夠創造自己命運的動物,而人類卻遲遲無法覺悟。」

 

要讓心靈變得更平靜、豐富,該如何做才好呢?

日野原建議,就算面對累死人的工作,也不應該長吁短嘆、以為時運不濟,反而要振作精神、想像完成後的成就感。並且,一邊以正面思考來鼓勵自己,一邊務實地動手完成,積極進取地挑戰難關。

 

習慣13 調節壓力

沈重的壓力必須明快地紓解及調整。紓解壓力的一個方法是,不要讓憂慮的事情一件一件累積。許多人釋放壓力的方法,是尋求宗教信仰,把煩惱、憂慮交給上帝。張孝威長年信仰基督教,自己的妹妹還是牧師,他說,一個人不能過度自信,他認為很多經營者出現問題,是因為過度自信,他做個基督徒,可以將憂慮交給上帝,不會累積在心裡。

曾有一個患者告訴日野原,他已經厭倦了充滿壓力的上班生涯,退休後想要在溫暖的土地上,過著隨心所欲的日子。但是,當如願搬到計劃中的區域,過著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後,他每天在無所事事當中,卻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到了最後,身體崩壞、精神狀況也變得極為不穩定。若生存於無菌般、毫無壓力的環境,身體上、心靈上也終會產生病狀。

 

習慣14 反身自省,要求自己(責任總是在我)

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創作的《青鳥》是一齣著名的戲劇。故事的梗概是「千山萬水尋找代表幸福的青鳥,最後,卻發現牠不在天涯海角,而是好端端地待在家中」。青鳥欲訴說的就是,所謂的幸福就存在每個人的心中。

 

習慣15 不要盲目、非理性地遷就於習慣

不管是藉由寫日記、寫年記的方式,或是經過禱告、內觀,萬一你發現到今天為止走的是錯誤的道路,只要換一個正確的方向即可。日野原一直在強調,習慣可以造就一個人。但是,並不是要大家盲目、毫無理性地固執於一件事。有時候,描繪出一幅美麗願景之後,才發現到今天為止的習慣,與這樣的願景格格不入。這種時候,彈性改變一下思考方式,再營造出另一種適合的習慣就好了。人生就是不斷檢視過往習慣的過程。在中國為明基打拚十二年的明基全球策略規劃中心總經理曾文祺,在今年六月調回台灣之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生活習慣──不斷地拚拚拚,導致身體出現三高症狀。如今他回到台北迪化街老家,與父母兄弟齊聚一堂,並在附近買了房子,準備把來自蘇州的妻子與兩個兒子,接回台北居住,一方面讓他的小孩可以到他的母校──永樂國小就讀,一方面可以常常回媽媽家,享受三代同堂的樂趣。

飛遍中國大江南北,如今他成為一個非常親近台灣土地與河流的樂活族。現在的曾文祺每天早上七點由大稻埕碼頭開始沿著淡水河河畔騎腳踏車,中間過個橋,再轉到基隆河畔,一路騎腳踏車,約一個小時,抵達內湖明基總部。每逢假日,台北市周邊二十條登山步道,他也都踏遍了。「環境在轉變,變成你重新學習的契機,」曾文祺認為人的成長與老化,都是細胞新陳代謝的結果,隨著環境改變,以及自我的反思,生活習慣的調整,也是必然的。

 

要做出優雅、高獲利的產品,要先從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開始。

正如同日野原重明在書中所說的:「禽鳥的飛行姿勢無法改變,  動物爬行的方式、奔跑的姿勢難以調整,但是,人類可以更改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日復一日、重複千百回的行動,形成新的習慣。選擇新習慣與否,靠的是人類的意志。人類有選擇的自由,經由意志力與毅力,可以形塑出全新的自己。」迎接新的一年,形塑出全新的自己。「生活幸福感會出來,」林炳輝在他陽明山上的食養山房的禪風茶席上,看著窗外午後一片的綠意說。對你而言,人生的清晨也許已過,但是人生的午後還長得很,你要如何走呢?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 (南宋詩人)

 wisdom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猜猜看,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是哪一堂課? 答對了嗎? 最夯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而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塔爾*賓-夏哈爾(TalBen-Shahar,Ph.D.)。塔爾.班夏哈, 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他在哈佛開設的「組織心理學」與「領導心理學」的課程,分別獲選「最受歡迎課程」的第一與第三名,每學期選修人數高達1,400人,超過學生總數的20%。許多學生向學校反應,這兩門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班夏哈的教學及思想,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爭相報導,包括《波士頓全球報》、《紐約時報》,以及CNNCBS、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塔爾*賓-夏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只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侯。」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他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所以,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塔爾*賓-夏哈爾,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

 

塔爾*賓-夏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紙:

  1. 1.     遵從你內心的熱情。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 2.     多和朋友們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 3.     學會失敗。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1. 4.     全然的接受自己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2. 5.     簡化生活。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 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 應求精而不在多。
  3. 6.     有規律地鍛煉。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1. 7.     睡眠。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2. 8.     慷慨。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3. 9.     勇敢。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4. 10.  表達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