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7. 如何降低膽固醇  降低膽固醇八類食物有奇效

好膽固醇能幫忙把多餘的壞膽固醇清除,動脈就比較不會硬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大致會降低。高血脂症是血管裡的隱形殺手,若是沒有好好控制血脂,將會引發心臟病、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如何知道自己的血脂高不高?有沒有高血脂症?就必須靠抽血檢查,找出膽固醇數值、好膽固醇(HDL-C)、壞膽固醇(LDL-C)及三酸甘油酯(TG)等數值是不是正常,因為這些數值的意義,正代表著你的血脂有沒有異常。

好膽固醇「血管清道夫」,因此,控制好各種膽固醇,就可以避免血脂異常,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好膽固醇在總膽固醇甚至是血脂中所扮演的角色,若是沒有這個「血管清道夫」努力掃除,總膽固醇數值即便都在正常值之內,若是好膽固醇很低,達不到標準值,依舊還是有心血管未爆彈的風險。

 

壞膽固醇過多,導致中風

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就像是房間裡面的垃圾,當垃圾愈堆愈多沒有清除,房間會充滿垃圾不能住人。壞膽固醇是從肝臟攜帶膽固醇到身體各個組織最重要的脂蛋白,但是由於一部分的壞膽固醇如氧化過的壞膽固醇會黏附在血管壁上,累積多了就會造成血管粥狀硬化,最後導致血管狹窄,嚴重的甚至會阻塞,塞在心血管就造成心肌梗塞,塞在腦部就會腦中風,所以,壞膽固醇只要維持足夠身體所需的量就好了,不需要過多,過量就變成垃圾。

 

膽固醇是由肝臟製造的

膽固醇其實就是血液裡各種脂肪的複合體,因血脂肪不能直接溶於水,所以在血液中必須和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可溶於水的複合體,叫做「脂蛋白」。大部分的膽固醇是由肝臟製造,還有一部分從飲食中吸收,如大家所熟知的高膽醇食物蛋黃、高脂肪肉類以及食用油等。而身體需要一定份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機能運作。

 

降低膽固醇八類食物有奇效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中年人的普遍問題,其對健康的危害則是許多人心上的隱憂。其實,可以用飲食的自然方法,安全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以下8類食物是最有效的食物,照著這些具體的做法去做,可在短期內即可看到具體的效果。

1. 早餐吃一碗燕麥粥:

2. 中餐吃半碗豆類:

3. 晚餐吃三瓣大蒜:

4. 每天吃半個洋蔥:

5. 每天吃酪梨或蘋果一個:

6. 每週吃二次清蒸鮭魚:

7. 每星期喝一碗薑湯:

8. 以橄欖油做為食用油:

 

降低膽固醇八類食物有奇效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中年人的普遍問題,其對健康的危害則是許多人心上的隱憂。其實,可以用飲食的自然方法,安全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以下8類食物是最有效的食物,照著這些具體的做法去做,可在短期內即可看到具體的效果。

1. 早餐吃一碗燕麥粥:

每天早餐時只吃1碗燕麥粥,持續8星期的時間就可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10%,好的膽固醇濃度上升。燕麥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能在腸胃道中阻止膽固醇及脂肪的吸收,因而達到降低血中脂肪及膽固醇的效果。

2. 中餐吃半碗豆類:

豆類都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每天只要吃半碗豆類,可以在8週的時間內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20%。豆類食品含有多種降膽固醇的有效成分,其中最主要的物質要屬豆類中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

 

3. 晚餐吃三瓣大蒜:

每天只要吃3瓣大蒜,持續8週就能使血中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10%。大蒜不論是生吃或熟吃,在降膽固醇的效果上都非常的好,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可以直接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而達到降膽固醇的功效。

 4. 每天吃半個洋蔥:

洋蔥是價廉物美的保健食品,每天只要吃半個生洋蔥持續8星期,就能使血中的好膽固醇濃度增加20%,並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吃洋蔥以吃生的洋蔥效果較好,若將洋蔥煮得越久,洋蔥上升好膽固醇的效果就越差。

5. 每天吃酪梨或蘋果一個:

酪梨中所含的脂肪是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對人體非常有益處。由於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是以具有降膽固醇的功效。

6. 每週吃二次清蒸鮭魚:

鮭魚中所含的亞米茄3型(Omega3)脂肪酸的量非常高。鮭魚的吃法,如果用烤及油炸的方式,容易因過高的溫度而引起亞米茄3型脂肪酸的變質,所以最健康的吃法是採用清蒸的方式。每週2次以鮭魚3兩清蒸吃下,經過8週的時間,可讓體內的好膽固醇上升10%。此外,吃鮭魚對於下降血中的三酸甘油脂,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7. 每星期喝一碗薑湯:

將曬乾的薑磨成粉後沖熱水喝下,薑中的成分「生薑醇」及「薑烯酚」可以使高血脂病患血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下降27%,而且使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了33%

 

8. 以橄欖油做為食用油:

橄欖油除可下降血中壞膽固醇濃度外,也會上升好膽固醇的濃度,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最佳的保護作用。選擇用冷壓方式萃取出的橄欖油油質最佳。有些廠商會以高溫加熱的方式抽取橄欖油,高溫加熱過程易使油質變性致癌。

 

 

如何清潔我們的內臟 
  

 

腸道中棲息著數以億計的細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於平衡各菌群,維持腸道健康。但如果飲食不規律,人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益生菌就會轉變為致病菌,引起腹瀉、胃潰瘍等疾病。而經常打嗝、腹脹、放屁多而臭等現象,就是腸胃中的「髒東西」在作祟 
尤其是大腸,本身就是一個很髒的器官。因為體內最終代謝的廢物,也就是大便會進入大腸中。尤其對便秘的人來說,大便中的多種毒素會被腸道反覆吸收,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導致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毛孔擴張、痤瘡等。 
清潔方法:最重要的是保持腸道通暢。比如,多吃蘋果、香蕉等水果,主食不要過於精細,多吃粗糧;外出旅遊時,容易便秘,可以喝一點蜂蜜;工作壓力大、久坐也會導致便秘,因此最好每天都運動一下,保持好心情。 
  
 

胃裡有一種名為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菌,不乾淨的飲食是它的主要源頭,全世界約 50%的人胃部都有這種細菌繁殖。大部分胃癌、胃炎、胃潰瘍患者體內都有幽門螺桿菌存在。大多數人感染後沒有什麼症狀,但 10%—15%的感染者會得胃潰瘍。 
清潔方法:不熬夜,保持好心情。當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不佳時,會使胃酸分泌增多,會有反酸水、燒心、噁心等不適。此外,要少吃過甜、鹹、辣、酸、冷、燙的食物。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最大的腺體。美國邁阿密大學肝臟病學首席專家保羅·馬丁指出,肝臟就像一個化工廠,除了能分解攝入體內的酒精外,至少還有 250 種功能。它有一根重要的血管通往腸道,將腸道中不易吸收的代謝物質帶回肝臟進行「解毒」。如果經常喝酒或者大口、連著喝,分解速度跟不上,就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喝酒時速度要慢,最好用小杯。美國公共衛生研究院酒精研究小組的研究發現,即使限制飲酒次數,如果大口喝,用大杯子喝,喝得總量反而更多。吃飯有規律。一日三餐按點吃,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 
除了酒精,暴飲暴食、吃得過於油膩等飲食習慣會使肝臟變得很「髒」。比如說,導致過多脂肪沉積在你的肝臟上,肝功能也會受到損害,脂肪肝就是最典型的病例。清潔方法:每天運動 10 分鐘。發表在《肝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 10 分鐘,就能保證肝臟在最好狀態下工作。 
  
 

在所有器官中,肺的自我保護能力最差,可以說是最受委屈的一個器官。吸煙是肺部最大的污染源,正常人的肺是紅色的,煙民的肺則完全被燻黑了!尼古丁、二氧化硫等所有吸入的有害物質,都可以看成附著在肺上的髒東西,肺肯定是所有器官中最髒的一個。 
其次是空氣污染。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可能將漂浮的顆粒、有害氣體帶進體內。雖然肺葉上排列的細小纖毛能將一些污染物、細菌清掃出去。但如果長時間處於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即使再堅強的肺,也會受不了。此外,人們的衣食住行、四季交替都對肺有影響。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等,嚴重的還會導致癌變。 
清潔方法:多吃蘋果。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表明,經常吃蘋果的人咳嗽、生痰的幾率比不經常吃的人低 33%,這是因為蘋果皮中的果膠和抗氧化物能減輕肺部的炎症反應。 
陰霾天氣少出門。如果要出門最好戴口罩,盡量避開早上這段時間。多喝水,不吸煙。如果經常處於吸煙環境,一定要多喝水,可以加速排出體內有害物質。有數據顯示,八成肺癌的成因是煙草,因此建議不要吸煙。 

膽囊 

膽囊具有儲存膽汁的作用,用來幫助消化脂肪,還可以吸收其中的水分,讓精華物質發揮最大的作用。愛吃肉、久坐等習慣容易讓膽囊產生廢物———膽結石,最常見的有膽固醇結石和膽紅素結石,前者易形成堅硬如石的物質,而後者多呈泥沙狀,多與膽管內入侵的細菌等「髒物」有關。 
清潔方法: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穀物、地瓜等。少吃動物內臟、蛋黃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少坐多活動。否則容易引起腹壁鬆弛,內臟下垂,時間久了會壓迫膽管,使膽汁排泄不暢、沉積而形成結石。便前便後都要洗手。腸道感染後,一些腸道細菌、寄生蟲就會遊走至膽管、膽囊,從而引起結石。 
  
腎臟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內分泌。」,一旦腎功能出現問題,會導致排水不暢,毒素出不來,這時多餘的水分和積蓄下來的毒素對全身健康都有影響,產生相應症狀,叫做尿毒症,表現為噁心嘔吐、心慌憋氣等,甚至有生命危險。 
清潔方法:少吃鹽,多喝水。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的,攝入太多鹽會使腎臟的負擔加重。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不僅能預防腎結石,也有利於尿液變淡,從而保護腎臟。每天一杯橙汁,可以增強尿液中檸檬酸水平,減少結石機率。 切忌亂吃藥。引起尿毒症的五大原因是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多囊腎和亂吃藥。 
  
此外,還有一個容易忽略的「衛生死角」,那就是胰腺。它位於上腹部,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與肝膽、胃十二指腸和脾臟相鄰。胰腺雖小,但與生命息息相關。近幾年,胰腺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表現是疼痛、噁心、嘔吐、黃疸,嚴重的甚至致命。因此建議要少喝酒、不要暴飲暴食、避免外傷。 

結論: 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蘋果,早點休息睡覺。

 

2014醫療支出TOP 10 洗腎居冠年花371億元

 

健保署公布去年醫療費用支出前10大疾病排名,洗腎位居第1、花費371億元,其次為牙齒相關疾病及糖尿病等。健保署官員表示,洗腎醫療支出多年排名第1,主要與洗腎病患不斷增加有關,目前已突破7萬人,平均每人一年花費53萬元。依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去年醫療費用支出前10大疾病排名依序分別為1慢性腎衰竭(洗腎)、2牙齒相關疾病、3糖尿病、4高血壓、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成人呼吸衰竭、7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8肺炎、9思覺失調或其他精神疾病及10腦出血等。

值得注意的是,若將所有癌症的醫療支出加總起來,將高達576億元,遠遠超過洗腎,成為目前所有疾病當中醫療花費最高的疾病。去年共有47萬名癌症患者接受治療,平均每人醫療費用為12萬元。

 

健保署企畫組專委王復中表示,與前年相較,去年醫療費用排行榜前10名均相同,洗腎醫療支出一直位居第1,與洗腎照護品質提高、病患存活大幅增加有關,另國人易聽信偏方,服藥來路不明藥品,也是造成洗腎的其中一個因素,提醒國人多喝水、不憋尿、多吃蔬菜,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

 

民間督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前10大疾病醫療支出排行,多數為慢性疾病,顯然國內對於慢性疾病的預防做得並不好,這可由國內一年公衛支出僅400億可見端倪,另慢性疾病的支出與洗腎醫療支出快差不多,將導致後端的醫療支出增加。

 

 

吃重鹹,「沾醬人生」變「洗腎人生」

 

國泰醫院腎臟科主任馮祥華醫師表示,國內洗腎人口約七萬人,每年仍有5,000名~6,000名新洗腎病人。健保每年給付在洗患者身上的醫療費高達350億元,每一名洗腎患者平均每一年花費健保50萬元,對於健保是一大負擔。

 

吃火鍋一定要沾沙茶醬、吃粽子又怎能少了甜辣醬? 許多民眾的生活離不開沾醬,水又喝得太少,小心腎臟病找上門。今年65歲的鄭女士,10年前開始洗腎,原因就在於她吃東西老是愛沾醬,沒有沙茶醬或醬油根本吃不下飯,而重口味的泡麵更是她的最愛,長期下來「沾醬人生」就成了「洗腎人生」

 

馮祥華指出,45%的洗腎者是糖尿病控 制不佳所導致;另外高血壓、慢性腎小球腎炎也是主因之一,民眾飲食時喜歡沾醬,就容易讓疾病失控。他說『我們想要呼籲的是請大家不要吃得太鹹,不要沾醬,要低鈉飲食。因為沾醬導致腎臟病有幾個機轉,沾醬的人吃得比較鹹,血壓會比較高,有糖尿病也會比較不容易控制,如果有腎臟病,腎臟病也會惡化、會加速。』

 

日常預防腎臟病方法包括飲食控制,儘量少用沾醬,即使要用也應該以開水稀釋,尤其要適度喝水、多運動、控制三高、別濫用藥物,同時戒吃「吃到飽」 壞習慣。

 

 

預防大腸癌三不一沒有

國內大腸癌發生率連續四年居十大癌症的首位,醫師提醒,造成大腸癌的關鍵原因,主要是吃太多肉及加工肉品,尤其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致癌物質。想讓腸道更健康,醫師建議應增加腸道益菌,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每天至少吃七種蔬果;有家族史或愛吃肉等且 40歲以上的高危險族群、一般民眾50歲以上,應每三到五年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的簡易檢查指標

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是有跡可循的,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加上排泄不良,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 ,最近也有很多名人得到大腸癌,像李登輝,賀一航,李國修,.......。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暉哲認為糞便會黏馬桶的人,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會變得又硬又重,不易排出;積得越久,宿便就會越來越多。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建議,番茄、木瓜、奇異果、鳳梨、香蕉,及羽狀橄欖菜等深綠色蔬菜,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平常也應多吃富含礦物質、蛋白質的「黑五類」,包括黑豆、黑糖、黑木耳、黑糯米、黑芝麻等,晚上盡量不要吃太飽,避免食物未消化在腸胃中囤積、發酵。

 

少吃紅肉、不偏食、不忘檢查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今天提出「三不一沒有」預防腸癌,主要是指

  1. 1.     少吃紅肉與加工食品、避免高溫燒烤;
  2. 2.     不偏食、多吃蔬果;
  3. 3.     不忘例行健康檢查;

一沒有則是將心情歸零、把健康找回來。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每天蔬果應至少七份,尤其男性每天應吃九份蔬果,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平常也要盡量保持心情愉快,多接觸大自然來放鬆心情,多運動、聽音樂紓解工作壓力,罹病也應積極治療。

 

大腸直腸癌已躍升為國人十大癌症的首位,一年至少有超過一萬兩千名新患者。癌症希望協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現代人飲食習慣太過西化,喜歡高油重鹹、高熱量、燒烤、醃漬食物,缺少鈣質、礦物質硒及維他命ACE,加上久坐不動、肥胖等,都是造成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主因。建議民眾應該多攝取新鮮蔬果,減重、常運動,避免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有效降低罹癌風險。


預防大腸癌的7大要項
1. 少吃紅肉:  攝取過多紅肉比攝取白肉者,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2. 多攝取新鮮蔬果:纖維素能增加糞團的體積,可稀釋致癌物,並且促進腸道蠕動。
3. 避免醃漬、燒烤、高油脂食物:過多的化學物質堆積腸道,將產生癌化風險。
4. 養成排便習慣:定期排空糞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摩擦的時間。
5. 養成運動習慣,避免肥胖:體重過重、久坐不動將增加罹患癌症風險。
6. 拒絕不當生活習慣:香菸、酒、檳榔是致癌的危險因子,抽菸、喝酒、嚼檳榔將會在體內產生過多的致癌物,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會。
7. 定期篩檢: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應接受糞便潛血反應篩檢;有家族病史者,可提早10年進行篩檢,並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息肉並去除,避免息肉癌化。 

 

高溫炒「肉鬆」產生致癌物「益環胺」,容易得大腸癌

聽榮總直腸外科王主任的講座,說到他的同班同學,林口長庚醫院直腸外科的醫生, 做過林口長庚大腸直腸癌病人的食物調查,結果這些病人吃的食物第一名竟然叫「肉鬆」。王醫生說這些粉粉的肉鬆,每一表面都經過燒烤,沾滿了「益環胺」致癌物,吃多了容易得大腸癌,其它癌症也會得。根據統計,全台灣每年吃掉了四百多萬罐的罐裝肉鬆,若再加零售市場,肉鬆每年至少有二十億的銷售額現在卻傳出有致癌危險,讓業者人心惶惶,紛紛自清應該不會這麼嚴重,但真是如此嗎?

 

了解肉鬆的製作過程,發現幾乎每個流程,都有高溫炒乾的步驟,而專家表示,其實就是這個高溫炒乾的過程,會讓肉裡的蛋白質,釋出可能「致癌物質異環胺」,也因為是「可能」致癌物,所以國際上沒有針對食物訂定異環胺標準,民眾只能選擇不吃,或是多攝取蔬果來代謝毒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