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素半葷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
國外研究發現,半素半葷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蔬食者愈來愈多,不過醫師提醒,蔬食者要注意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免造成失智等其他病症。英諺說:「 You are what you eat 」,意指吃進什麼樣的食物,就決定什麼樣的身體。
自然醫學博士、臺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俊旭說,身體健康與飲食有很密切的關係。「現代人大都吃錯了。」陳俊旭直言,大多數的慢性病都是吃出來的,像糖尿病主要是因為飲食比例錯誤,吃太多澱粉、糕餅、水果,吃太少蔬菜所致;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則是因壞油 ( 油炸食物 ) 吃太多、蔬菜、水果 ( 含抗氧化劑可對抗體內自由基 ) 吃太少;憂鬱症也與優質蛋白 (如新鮮魚肉、蛋 ) 及好油吃太少有關。
日前媒體報導,一名72歲老伯因記憶力嚴重衰退、說話不斷重複而就醫,醫師從他體內幾乎檢測不到維生素B12,原來患者因擔心高血壓、心臟病,平日不敢吃紅肉,經針劑補充維生素後,立刻好轉。還有一名婦人擔心膽固醇過高,每天只吃青菜、水果,有一天外出出現劇烈胸痛。送醫診斷發現她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及三酸甘油脂超標,引起心血管疾病。
對營養頗有研究的洪建德表示,蛋白質最重要的功能,是擔任人體建造組織、修補組織以及調節生理機能的工作,因而有人稱它為「人體工程師」。此外蛋白質還能構成抗體,來維持身體的抵抗力;人體的神經傳導物質也由蛋白質構成,負責傳導神經刺激。
現代人講求健康,流行吃蔬食餐,這看在醫師、營養師眼裡,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蛋白質是人體修補組織的重要原料,不吃蛋白質食物才是生病的最大禍首。人體如缺乏蛋白質,無法執行新陳代謝;長期缺乏蛋白質,導致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轉,容易提早衰退。
黃淑惠門診裡,就有老人家因不吃蛋、肉、黃豆,導致身體機能衰退,甚至提早出現失智症狀。許多人擔心營養過剩而不敢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黃淑惠與洪建德認為不須過度憂慮,現代人該在意的是飲食均衡,而非攝取某種營養過量的問題。國外研究發現,半素半葷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
人類是同時素食與肉食,半葷半素對我們最好
我們從人的外形來看;我們先看老虎,老虎的牙齒是長得怎麼樣的? 每一顆牙齒都是尖的;獅子呢? 也是全部尖的;凡是吃肉的牙齒都是尖的。牛,羊,馬等草食性動物的牙齒則都是扁平的。
我們人的牙齒,上面12顆,下面12顆,有幾顆是尖的? 只有上面兩顆/下面兩顆是尖的,總共只有4顆是尖的,其餘的20顆都是扁平的;這就是說,我們應該吃24分之4的肉(1/6),24分之20的蔬菜、水果、植物(5/6)才是對的。人類是同時素食與肉食,半葷半素對我們最好。
有機蔬菜有比較營養? 比較好吃嗎?
有機蔬菜就是古時候的人吃的蔬菜。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初期百廢待舉,那時全台灣絕大部分的農民,也沒錢買農藥或化學肥料,這段時期,台灣人吃的也幾乎全是有機蔬菜。民國二、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吃的都是有機蔬菜。比較好吃嗎? 比較營養嗎? Answer is:「沒有。倒是比較容易生迴蟲。那年代,晚上到各鄉鎮,在路邊打拳頭賣膏藥,或演地攤戲賣成藥的,所賣的最大宗藥,就是迴蟲藥。」
一、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曾在1974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有機食品的價格是正常食品的2倍以上,但並沒有具備更高的營養價值。
二、在過去10年間,美國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的一項綜合性研究,分析了超過200篇的科學論文,對有機食品和常規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和致病因子進行充分的比較,得出這樣的結論: organic food is a big fat waste of money。有機食品是對金錢的巨大浪費。
中興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教授董時叡說,有機農場的周遭環境不能保證完全無汙染,隨著風、雨而來的蟲卵、農藥、重金屬等各種汙染,都有可能掉在有機蔬菜上。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表示,生食有機蔬菜,其實有頗高的風險,蔬菜若經過清洗、煮熟,令人擔心的問題幾乎均可消除,一旦採用生食,必須格外注意食材的來源及清洗、製程等衛生問題。
三餐老外蔬果不足 易便秘增腸癌風險
現代人工作忙碌大多選擇外食,根據2008年一項營養師公會針對全台25-40歲外食人口調查發現,9成7沒有達到天天3份蔬菜、2份水果的每日蔬果攝取建議量標準。專家表示,攝取膳食纖維的好處多多,除了避免發生脹氣、便秘等問題,還能提升免疫力,可預防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可降低大腸癌病變風險。
奇美醫院營養科臨床組長美瑜指出,外食族貪圖方便,大多就近選擇速食當作3餐,造成肉類、油炸、加工食品攝取過多,蔬菜攝取量又太少,導致腸道壞菌變多。而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若腸道內的壞菌多於好菌、缺乏足夠的膳食纖維,且平日水份攝取太少、運動不足,就會減少腸胃蠕動,進而產生脹氣、便秘等問題。
膳食纖維並可加速腸道好菌繁殖,產生短鏈脂肪酸,提供腸黏膜細胞能量來源,促進代謝功能,進而能提升免疫力。至於要攝取多少膳食纖維才足夠? 美瑜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20至25克的膳食纖維。她舉例,早餐一杯牛奶加燕麥片、2片全麥吐司、一顆蘋果,約可攝取7公克的膳食纖維量;中、晚餐若各吃200公克的五穀雜糧飯、蔬菜、水果,總共約14克,就能輕鬆達到建議標準。外食族飲食則需注意食物挑選,首選建議自助餐,若選擇便當、麵食,最好加點一份燙青菜、生菜沙拉,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
美瑜強調,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黃金比例水溶性纖維60%,非水溶性纖維40%,但也要視自己的需求搭配攝取。水溶性纖維多具有膠質、黏性,如蘋果、香蕉、山藥、燕麥、洋菜,能幫助腸道好菌繁殖、糞便形成;而非水溶性,如糙米、胚芽米等五穀雜糧,可增加腸道蠕動、糞便體積,使排便更順暢。
許多人發生便秘會選擇市售能促進排便的飲品改善症狀,幫助排便效果,美瑜則是建議民眾要注意成分標示,一般飲品含糖量高;另外,她指出,屬益菌生的寡醣,在食物中的寡醣可增加腸內好菌(益生菌)的數量,寡醣是好菌的食物,會讓好菌繁殖更多,更能促進腸道蠕動,即可達到預防便祕,整腸保健的功效,寡醣即富含在高纖蔬果或全穀根莖類如地瓜。腸道保健三要素:適當運動、飲水充足、足夠膳食纖維,平日注意可以讓你遠離便秘及腸癌風險。
青蔥不要生吃
A型肝炎的禍首是「青蔥及香菜」
宜蘭人3成以上有肝病~~禍首竟然是青蔥!如有牛肉切盤要灑上蔥花時,請記得先過燙一下。肝炎禍首竟然是青蔥? 怪不得宜蘭人3成以上有肝病。
從沒想過,但看起來,的確是有可能的,最近數起A型肝炎的食品中毒事件,禍首竟然是「青蔥」。青蔥最好別生吃,在顯微鏡下有好多噁心的蟲蟲!沒錯,以前修marcobiology時,在顯微鏡下,看過蔥管內有好多噁心的虫虫、蛋蛋。還有「香菜」也是(常見大量fungas),而且與香菜同保存的食物也會遭到染污,而且更噁,所以奉勸愛生吃香菜、青蔥的姊妹們,先把牠燙死再吃!飲食衛生,青蔥最好別生吃。
中國人愛吃脆皮烤鴨,往往將脆皮烤鴨肉包著生的青蔥段裹著甜麵醬吃;吃炒米粉、貢丸湯、肉羹湯、麵湯、餛飩湯、火鍋料理、燒烤料理及魚肉料理時,也免不了要來點兒青蔥花提味。中國人生吃青蔥的機會實在太多了,麵攤、火鍋店,各個餐廳索性就擺一大碗青蔥花,讓消費者自行取用,但是,愛吃青蔥花的人在下箸前可得三思了,因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呼籲消費者注意,最近數起A型肝炎的食品中毒事件,禍首竟然是青蔥。
A型肝炎病毒是一種肝臟疾病,通常在感染A型肝炎病毒六週後會有症狀,輕微者是發燒、腹瀉、噁心、嘔吐、無食慾、腹痛、疲倦、皮膚變黃。嚴重者則引發為肝臟疾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消費者應將青蔥放入鍋中加蓋完全煮熟,或在烹煮魚、肉類或其他料理放入青蔥時,也應將青蔥完全煮熟後再吃,以降低罹患A型肝炎的風險。
醫學發現許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
他發現水可以治療:
1. 心臟病和中風: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2. 骨質疏鬆症: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3. 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
4. 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5. 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
6. 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
7. 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
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 3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喝水時要加點鹽、儘量喝自來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水是生命之源:
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一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
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用藥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病人死了。這時,誰都說不清他究竟是病死的還是渴死的。這是新的認知模式和新的科學理念,當然要挑戰現代醫學,得到廣泛認同不容易!
人體是由25%的幹物質(溶質),和75%的水(溶劑)構成的:
今天的科學認為,人體是裝滿了各種不同性質的固體物質,水只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填充材料」和運輸工具。而且,只有溶質(也就是溶於血液的物質,或血液攜帶的物質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調節人體的各種活動,調節人體對水分(溶劑)的吸納。這樣的錯誤認識使得醫學研究時全都盯著一個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質、先用化驗來查找病因,再尋找化學品中和或改變這些「溶質」。溶劑,即水,有調節體內功能的作用,還能調節溶解於其中的溶質(固體物質)。大腦總是浸泡在含有鹽分的腦脊髓液體中。身體裡的水被視為溶劑,水中溶解的固體物質被稱為溶質。水是天然的保健良藥,能夠解決多種健康問題。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特別是,進入成年後,渴的感覺會逐漸衰退,我們的身體內的水分會越來越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細胞的含水量也會逐漸減少,細胞內的含水量,與細胞外含水量之比從1:1,減少至大約0.8:1,也就說是進入老齡後,每十年身體內喪失3升以上的水。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飲水是為了滿足細胞的功能需求,飲水量的減少會影響細胞的活力。
有一天深夜裡,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事實: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在監獄15個月時間內,他已經治癒了數百名囚犯;在隨後的兩年半時間裡,使用自來水成功又治癒了3,000多個因各種壓力導致的胃潰瘍病例。這時,作者清醒地意識到,這些人實際上只是於渴而已,病人脫水的信號,是通過身體的疼痛表現出來的。人們都會對乾渴和飢餓做出反應,以為二者都是飢餓導致的。但是人們總是吃固體東西,只有身體需要消化過剩的食物,導致乾渴的感覺逐漸佔據上風時,才會喝些水。
在這種情況下,身體的缺水過程,可能會進入一種持續發展的階段,以致會以一個適應機制逐漸形成和鞏固下來。這一過程,將會破壞乾渴管理機制,致使身體無法通過有效的乾渴感覺表達對水的需求。也就是說:如果你喝的水越多,你的口渴感就會越敏銳;你喝的水越少,你的口渴感就越遲鈍。茶、咖啡、葡萄酒和飲料,不能代替身體所需的天然水。因為,這些飲料固然含有水分,但也含有脫水因數,特別是咖啡因和酒類。這些物質不僅會清除溶解它們的水分,還會清除身體額外的水分。當你喝咖啡、茶或啤酒時,身體消耗的水分,總是多於這些飲料含有的水分。假如你喝完飲料後測量一下尿液,你就會發現你排出的尿超過飲料的量。當人體處於脫水狀態時,它就會將當前所剩的水分重新分配。在人體內部,某些區域水分供應不足,就會發出警報。
當乾渴管理機制發生作用時,人體僅存的水分將會得到調配,並在需要時使用,這會使人體的整體運行機制發生改變—即開始生病。如人體長期脫水,會導致依賴水分的機體功能暫時關閉或休眠,因為身體需要將所剩不多的水分儲存起來,以便度過困難期。進而身體脫水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會達到極限。這時,身體最活躍的組織和器官,將首先發出特定的信號並且通知我們:身體已經進入嚴重缺水狀態 —慢性病出現。
藥物治療,只能暫時消除身體缺水的各種危機信號;對人體細胞(包括基因細胞)卻有害無益。長期脫水,會使身體機能的活躍性和有效性徹底喪失;即便是藥物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這種可怕的情形,還將傳遞到下一代身上。特別是哮喘症、過敏症、胃灼熱等疾病,都可通過補水來進行預防,並且只有這樣;在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人的身上,某些疾病才不會產生。蛋白質和酶這兩種物質,在低粘稠度的溶劑裡,效率更高。只有周圍的水分充足,它們才能夠高速擴散和運轉。如果溶劑因細胞內缺水而產生高粘稠度,那麼,蛋白質和酶在細胞內部的運轉效率就會迅速降低。
老年人,身體水分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他們每10年身體的水分,平均喪失3.5~6升,這是一種巨大的損失。而且,依賴口渴的感覺,會引起長時間脫水,主要是引起細胞內部脫水,結果導致生產神經傳遞素的「工廠」體內的氨基酸大量喪失。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內的水分含量,將逐漸少於細胞外的水分含量,細胞內部的水分逐漸流失,將導致水滲透平衡被完全打破,細胞的吸水性能和儲水性能將會逐步喪失,這就是開始乾癟!假如老年人體內的水分充足,將會有一個潛在的好處:它能提高成蛋白質和酶的活性;由於蛋白質和酶受所處自由水環境的影響,這意味著體內擁有充足的水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早衰和所有感觀系統的過早退化。僅僅依賴乾渴的感覺做出判斷,等到口渴才開始喝水,只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等待口渴,意味著忍受疼痛和提前死亡。
健康喝水的方法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的狀態,而且失水愈多,腦部萎縮愈嚴重,甚至跟患病2個多月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一樣。還好,趕緊喝上兩杯水,大腦就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身體缺水? 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如果喝的方法與時機錯了,就可能讓你身體缺水。想要讓身體隨時隨地不缺水,學習喝水方法,不用花力氣花大錢,就能夠靠喝水養生。
水在身體中的作用
1. 身體出現局部缺水,首先會抑制身體的某些功能,並最終使之徹底喪失。
2. 水是能量的主要來源,它是身體的「流動資金」。
3. 水在身體所有細胞內部產生電力和磁力,它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
4. 水是細胞結構的建築粘合劑。
5. 水可以防止基因遭破壞,並使基因因此更能發揮他的所長 。
1. 睡前喝水,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稠黏、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哈佛大學的研究曾發現,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泡溫泉或三溫暖前最好也先喝水,這些活動也會流很多汗,血液變濃綢又遇到高溫的環境時,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2. 一起床就喝水,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子蠕動,但勿低於常溫,太冷的水反而會抑制腸子蠕動。
3. 運動前先喝水,表現更亮眼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4. 焦躁疲憊時,喝杯水立即頭腦清醒
劉桂蘭中醫診所中醫師樂英如說,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都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此外,眼睛或皮膚乾澀,也需要多補充水分。一天平均約要喝2000cc左右的水才夠,但應平均分配在一天當中補充,讓身體隨時都不缺水。也要依照活動量做調整,像是泡熱水澡、夏天長時間在外或待在冷氣房內,都要多補充1∼2杯水。
5. 天黑後才煮開水,水質最佳
江守山建議,最好晚上燒開水,水質會最佳,因為水管一整天已經被大量用水清洗乾淨了。早上起來若立刻燒開水,水質最不好,因為水管靜置一個晚上後,容易沈積各種髒物、雜質。此外,用來消毒自來水的氯在接觸水中的有機物時,可能會產生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三鹵甲烷。所以當開水煮沸至100度時,要打開蓋子多煮3∼5分鐘,以去除水中的三鹵甲烷。由於無法確定水管中是否含有過量的鉛,江守山提醒民眾可考慮加裝濾水器。
6. 大口喝水,等於沒喝,切記要小口喝
不管是不是大量流汗後,只要喝水時,都要小口小口地喝,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地。而且喝水喝太快,也容易引起脹氣。
7. 瓶裝水真的容易長細菌
網路上流傳,喝瓶裝水之後,瓶口過一天就會長出許多細菌,這個說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帶水壺。王嘉齊說,只要是瓶裝的飲料,開罐後都很容易長細菌,儘量不要嘴巴貼著瓶口喝,且不要連續幾天都重複使用同一個瓶子。也不要將瓶子放在車上日曬,使塑膠瓶內的化學物質溶入水中。不過,即使是水壺,也要記得每天清洗吸管與瓶身,不鏽鋼的材質則比塑膠的好。
7 胃腸不好的人,怎麼喝水?
最好的方式,是餐前半個小時喝水,這樣可使腸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而餐後要等待2個半小時才喝水,避免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尤其是胃灼熱、胃潰瘍的人,因為水可溶解胃中自然分泌的重碳酸鹽,成為胃酸通過胃壁黏膜的緩衝劑,水分不足時,胃酸的緩衝消失,胃酸就會侵蝕胃壁,造成胃灼熱。
健康喝水的方法
- 1. 心臟病:睡前一杯救命水
睡前喝杯水,可減低血液黏稠度,減少心臟病突發。
- 2. 色斑:清晨一杯白開水
人體經過了一宿代謝,體內的垃圾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作用幫助排泄,沒有任何糖分和營養物質的涼白開水是最好的!
- 3. 感冒:要喝比平時更多的水
感冒發燒時多多喝水不僅促使汗出和排尿,且有利體溫調節,促使體內細菌病毒迅速排泄掉。
- 4. 胃疼:喝粥“水養護”
有胃病的人,或者感到胃不舒服,可以採取喝粥的“水養護”措施。熬粥的溫度要超過60℃,這個溫度會產生一種糊化作用,軟嫩熱騰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稀飯中含有的大量水分,還能有效地潤滑腸道,蕩滌腸胃中的有害物質,並順利地把它們帶出體外。
- 5. 便秘:大口大口地喝水
便秘成因有二:一是體內有宿便,缺乏水分,二腸道等器官沒有了排泄力。前者需查清病因,日常多飲水。後者需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嚥動作快一些,這樣水就能夠盡快地到達結腸,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
- 6. 吃到不良食物:用鹽水催吐
吃了不良食物時,吐出髒東西可讓身體舒服很多。如果感到難以吐出,可利用淡鹽水催吐,準備一杯淡鹽水放在手邊,喝上幾大口,促使污物吐出。吐乾淨以後,可用鹽水漱口,簡單消炎。對於嚴重嘔吐後的脫水,淡鹽水也是很好的補充液。
- 7. 肥胖:餐後半小時喝一些水
你可以在用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助你維持身材。
- 8. 失眠:熱水的按摩作用是強效的安神劑
睡前洗個熱水澡和用熱水泡腳一樣,都可以給人溫暖的外環境,催人入眠。
- 9. 煩躁:多多喝水
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素就會飆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樣也可以排出體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
早晨空腹先喝水的好處
早聽說早晨空腹喝水有好處,但是沒有真正喝 500cc 的分量。為了幫助大腸蠕動,於是試著空腹慢慢喝2杯溫開水,然後出門去運動,一杯水相等於 250cc。竟然發現它除了通便,還有其他額外的收穫。它還可幫助於管理體重。當然管理體重的基本原則還是要注意飲食攝取,充足睡眠以及適量運動。為什麼這兩杯水能有“神奇"效果,原來早晨醒來,它除了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還助於胰島素的分泌,加強肝功能,消脂的能力,以下是網路上搜索到的資訊。
一、清晨空腹喝水有好處清晨喝水必須是空腹喝,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否則就收不到促進血液迴圈、沖刷腸胃等效果。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因為飲水速度過猛對身體非常不好。
1. 補充水分人體在夜晚睡覺的時候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晨起 床後人體會處於一種生理性缺水的狀態。一個晚上人體流失的水分約有450 毫升,晨起喝水可以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
2. 防止便秘清晨起床後飲水能刺激胃腸的蠕動,濕潤腸道,軟化大便,促進大便的排泄,防治便秘。
3. 沖刷腸胃早上起床後胃腸已經排空,這時喝水可以洗滌清潔腸胃,沖淡胃酸,減輕胃的刺激,使胃腸保持最佳的狀態。
4. 清醒大腦起床後喝的水會很快被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可有效地增加血溶量,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稠度,促進血液迴圈,防止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還能讓人的大腦迅速恢復清醒狀態。
5. 美容養顏早上起床後為身體補水,讓水分迅速輸送至全身,有助於血液迴圈,還能幫助肌體排出體內毒素,滋潤肌膚,讓皮膚水靈靈的。
二、 幫助排毒,美容減肥很多人怕半夜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睡前不敢多喝水,但是前一天代謝分解的毒素積滯在體內,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早晨醒來之後喝水,可以很快產生尿意,促進毒素排出。另一方面,清晨補水特別容易被身體吸收並輸送至全身,有助血液淨化、迴圈,滋潤肌膚,讓皮膚看起來水嫩光澤。此外,人在睡眠中,水分依然會代謝蒸發,當身體水分不足的時候,代謝率會下降,容易囤積脂肪。所以起床後喝水,不僅及時補充水分,提高基礎代謝率,脂肪也會隨之燃燒,有助減肥。
三、防治心血管疾病清晨喝水可以把前一晚吃進的鹽分,快速排出體外,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且清晨喝水有利於迅速稀釋血液,從而降低血壓,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空腹喝水在日本早上一起床立即喝水是很普遍的現象。科學檢測也進一步證實了這麼做的好處。一個日本的醫療協會發現,早晨空腹喝水對許多的疾病都具有幫助。
1. 在你早上起床後、刷牙之前,喝約500cc。
2. 刷牙及清潔口腔之後30到45分鐘之內不要進食或飲用任何飲品,之後你便可以像平常一樣進食。
3. 對於年長或身體狀況不好無法飲用2杯溫開水500cc水的人,可以先1杯溫開水250cc。
一天五杯熱水排毒 (白湯排毒法)
毒澱粉事件爆發以來,受牽連的食品包括了粉圓、芋圓、板條、肉圓、豆花、粉粿、豆腐、炸雞、關東煮、天婦羅。澱粉類則有地瓜粉、蕃薯粉、酥炸粉、清粉、澄粉、粗粉等。大家人人自危,不知如何是好。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 - 白湯排毒法,一天五杯熱水,完全排毒。之前流行一種「白湯排毒法」,這種療法源自於印度,藉由喝溫熱的水讓身體熱起來,達到和用芝麻油按摩讓身體熱起來同樣的效果,由於實行起來非常簡單,每個人都做得到,熱水水溫在不要燙口,能夠順順喝下的溫度最好。
日本石原結實醫師寫的書,常提及「癌細胞怕熱」的觀念,先說喝熱水的效果吧:
1. 促進新陳代謝
熱水不僅能夠刺激腸胃蠕動,也能促進腎肝臟等器官的活動!維持擔任排毒重責大任器官的活性,讓血液更輕鬆的運輸氧氣與養分到全身,促進新陳代謝。
2. 調整味覺
開始喝熱水,會感覺到溫水的甜味!慢慢的對於食物的味道越來越敏銳!稍微吃點就有吃了東西的實感,進而避免暴飲暴食。
3. 排出毒素
熱水溫暖內臟器官,促進消化,讓囤積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除有利尿作用之外,體內水分的調節,更能夠改善便秘!此外也能加速排汗,達到良好的排毒效果。
4. 賦予滿腹實足感
比起來,喝熱水需要花時間一口一口慢慢喝,因此更能夠獲得滿腹感!在吃飯的時候搭配食物一起喝,更能夠增加飽足感。
5. 幫助消化
經常暴飲暴食會影響消化,並讓無法消化的食物囤積在體內。熱水可刺激胃的蠕動,幫助消化,並助囤積的老廢質順勢排出。
6. 沉澱心情
除了身體機能的調整外,喝熱水也具有精神層面排毒的功效,慢慢的喝熱水,緩衝一下忙碌的心情,消除壓力,讓你神清氣爽!
據石原結實醫師的說法,影響身體與精神健康的元素可以從風、火、水三元素來看,頭痛、肩頸酸痛、失眠、肌膚粗糙、便秘等都是因為火的元素失調,追究原因就是身體“太冷”,夏天經常吹冷氣、吃冰、內外夾攻,這時候喝熱水就是一種均衡的消化劑。雖然喝熱水排毒非常簡單,但也不是隨便喝喝就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喔,在喝法上還是有些講究的:
1. 早上起床喝一杯熱水
早上起床喝一馬克杯的熱水,水溫在不要燙口,能夠順順喝下的溫度最好!能夠溫熱內臟器官,溶解體內的老廢物質,加速排出!讓一天有個神清氣爽的開始。
2. 一天喝1.2~1.5公升的熱水
任何東西過量都不好!雖然喝熱水沒有副作用,但是以為這樣而狂飲的話,反而會造成多餘的水分在! 體內囤積,新陳代謝惡化,成為寒冷體質,進而容易肥胖。一天1.2~1.5公 升的量最適中。
3. 一次一點點慢慢喝,不要牛飲
不要在渴的時候咕嘟咕嘟狂飲,最好是每次半杯小口小口慢慢喝!1~2個小時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燙口的熱,溫熱就可以了。
4. 入浴後水分補給
洗澡後,喝杯溫水(和體溫差不多的溫),補充流失的水分!這時候由泡澡溫熱的身體,最好避免喝冰東西,讓身體冷卻!經過實踐證明:熱水排毒法能夠提升基礎代謝,讓身體輕鬆舒暢,改善便秘,排出老廢物質,進而達到美肌與瘦身的效果。
喝豆漿對女生好 醫師建議適量攝取
女性想要皮膚水嫩白皙,在眾多飲食當中,豆漿屬於女性的黃金飲品;尤其是更年期婦女容易出現熱潮紅、心悸、皮膚暗沉等症狀,喝豆漿可以達到緩解改善的效果。豆漿含有植物性蛋白質、大豆卵磷脂,也富含大豆異黃酮,對於改善更年期不適有很好的效果。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北美更年期協會《更年期》期刊曾公布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次豆漿可使熱潮紅頻率和嚴重程度降低超過二成。豆漿含黃金三角營養素家醫科王健宇醫師表示,豆漿因為營養價值高被譽為「東方牛奶」,更富含大豆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等被譽為「大豆黃金三角」的營養素,是適合女性養顏美容、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的好幫手。大豆製品在東方人的飲食佔有重要地位,以前東方人發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機會較少,是因為飲食中較多的植物性脂肪;後來西風東漸,開始攝取大量動物性脂肪,反而使心血管疾病急速增加。動物性食品飽和脂肪酸多,依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很容易攝取過剩,建議應該用植物性食品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來取代,像是亞麻仁油等含有Omega-3脂肪酸,對於內分泌與皮膚有改善好處,因此強烈建議女性可從黃豆類製品中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
正確喝豆漿3原則:
1. 一天攝取1至2杯(每杯約400cc)共約800cc豆漿即可,最多不可超過2,000cc,攝取過量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2. 掌握飲食均衡原則,攝取豆漿的同時,還是要注意攝取其他營養素,維持身體健康基本需求。
3. 消化能力差、痛風、容易腹脹等患者,都不宜食用過量豆類食物,以免使症狀加劇。如果吃全素的人,因為平時只攝取植物性營養素,更應該注意植物營養攝取的多樣化,以求得營養均衡,除了多樣蔬菜水果外,黃豆製品也是很好的選擇。
每天喝4杯咖啡「很危險」
美國有研究指出,平均每天喝4杯或4杯以上咖啡的55歲以下男性,其死亡風險比每天喝4杯以下的同齡男性高出56%;平均每天喝4杯或4杯以上咖啡的55歲以下女性,其死亡風險甚至比每天喝4杯以下的同齡女性高出1倍。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所謂的「1杯」咖啡,僅約超商的小杯咖啡。根據美研究,每天喝超過3杯小杯的超商咖啡,死亡風險會大增。
3杯屬安全範圍
美國《今日美國報》前天引述刊登在《梅約醫院學報》網站的研究指,每周喝超過28杯咖啡(平均每天4杯)會導致55歲以下男女的死亡風險大幅升高,但關聯性不清楚。研究對象並未納入有健康問題的長者,無法得知喝咖啡對55歲以上的男女是否產生影響,只知每天喝1到3杯似屬安全範圍。
此研究以約4.3萬名20至87歲男女為對象,將「1杯」咖啡定義為180至240c.c.。以台灣統一超商為例,小杯咖啡為240c.c.、中杯360c.c.、大杯540c.c.。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每天到超商喝兩杯大杯咖啡,就會超出安全量。營養師謝宜芳昨對《蘋果》表示,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導致心悸、心跳加快,一般也是建議每天飲用勿超過3杯。謝宜芳強調,若有人每天喝4杯以上,可能代表此人易疲倦,身體本身有問題,不能據此推斷是喝咖啡致死亡風險增加。
「對健康不好」台北的苗小姐說,3年前每早喝1杯中杯咖啡,後來出現胃痛症狀,近兩年改掉每天喝咖啡習慣,胃痛就未再出現。苗小姐說:「每天喝4杯以上,對健康一定不好。」 根據研究結果,每天到超商喝兩杯大杯咖啡,就會超出安全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