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嘉誠如何請人吃飯

 

 完全顛覆全場人的想像

長江CEO班有30幾個同學,包括馬雲、郭廣昌、牛根生等國內大家認爲很了不起的人。有一次,班上組織我們去香港見一次李嘉誠,他可謂華人世界的超級大哥了。沒見面之前,心裏有個情景假定,比如約會衣服要穿整齊等,當時我就想:見老大哥相當於見領導,一般我們見這種人,可能會...


第一:見不到大哥先見到椅子、沙發;
第二:偉大的人來了,我們發名片人家不會發名片;
第三:人家跟你握手然後你站著聽講話,就像我們被接見,在人民大會堂聽講話我們鼓掌就完了;最後吃飯肯定有主桌,大哥在那坐一下,吃兩筷子說忙先走了;然後我們很激動回來寫感想……見面完全顛覆了之前的想法。


首先電梯一開,長江頂樓,70多歲的大哥站著跟我們握手,這樣的開場很不一樣,我有點愣。其次,一見面大哥先發名片,這個也很詫異,而且發名片還給你遞過來一個盤子,遞盤子幹麻?抽籤,盤子裏有號,拿名片順便抓個號這個號決定你吃飯的時候坐哪桌,避免到時候我們這些同學爲誰坐1號桌,誰坐2號桌心裏有想法。後來才知道,照相也根據這個號,站哪就是哪。我覺得挺好,大家避免尴尬。


站好之後我們小人物的能力出現了,我們就鼓掌希望大哥講話,大哥說沒準備講話,但這時候大哥不講我們小人物角色演不下去,所以必須讓他講,這個經歷經常有,最後大哥說,我沒有準備,我只講八個字叫做創造自我,追求無我。這一聽大哥讀書很多,學歷不高讀書很多,講的都是哲學,創造自我,追求無我,講完了普通話又用廣東話講一遍,之後發現還有老外用英文再講一遍,就講這八個字講完了我們體會這話裏的深意。


什麽叫追求自我?

在芸芸衆生中,把自己越做越強大,自我膨脹,超越別人,這個過程就容易給別人以壓力。因爲你強大了以後很強勢,就像你老站著,別人蹲著,別人就不舒服。所以你要追求無我,讓自己化解在芸芸衆生中,不要讓別人感覺到你的壓力。一方面創造自我,一方面讓自己回歸於平淡,讓自己舒服也不給大家製造壓力


聽完講話我們開始鼓掌,然後開始吃飯。我運氣不錯,抽到了跟大哥一桌,我當時想,和大哥挺近的,這樣吃飯可以多聊一會兒,所以開始沒著急說話,沒想到吃十幾分鍾的時候大哥站起來說抱歉要到那邊坐一下。這時我們才發現,四張桌子,每個桌子都多放了一副碗筷,他每個桌子都坐。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他四個桌子輪流坐,而且幾乎都是15,到這時,大家都被大哥周到和細緻的安排感動了。大哥大概每個桌子轉完基本也就結束了,結束之後他沒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場的每個人都要握到,牆角站著一服務員,大哥專門跑到那和他握手。這時候我想起看過他的一個演講,問他們有沒有關於這個的書,當時沒準備,他交代下面一下,結果下車的時候那個書就送到我手裏了。整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都很舒服。 

 

 

真正的軟實力

這就是大哥之所以成爲大哥的原因,這就是他的軟實力。他具有一種看不到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價值觀,用他的話說就是追求無我,他讓每個人都舒服。後來我跟我們班班長提到這事,他說老先生就是因爲做人周到真誠,所以很多人到了香港都願意和他做生意。


你不能說李嘉誠做到這些是因爲有錢,李嘉誠是有錢,但這不是軟實力的來源,有錢只是現狀,他創業的時候比他有錢的人肯定多,他不是最有錢的。所以錢是不能決定成敗的,是錢以外的東西決定誰能趕超過誰,誰能挺到最後。所以我說,錢以外的東西才是軟實力


李嘉誠軟實力的來源就是錢以外的東西,是他做人做事的方法,即創造自我,追求無我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你們感受到了,會出去講,這樣慢慢就形成一個場,形成這個場子之後大家都願意和他做生意,把最好的機會給他,於是他越來越成功,這就形成了軟實力。


像李嘉誠這樣真正成功的人士,在處理這類事情上跟別人都極其地不一樣,他的存在只讓人感覺到舒服,而感覺不到任何不快樂,這就是無我的境界。這些軟實力是最重要的,李嘉誠一路過來大家都願意幫他,如果他總強調我的成功可複製,估計也做不到今天這樣子。他總是很謙虛地說:「只是時代給我特殊的機會,讓我能夠做成功這樣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以前書念得少,所以我更要努力研究、學習。」李嘉誠的成功絕非偶然

 

Comments from David W. S. Liu

李嘉誠成功的地方是他做人做事的方法注意細節能夠尊重對方能夠站在對方立場為別人著想注意到對方的感受

 

一、要尊重對方,注意到對方的感受

一個會溝通的人,不是天天講話的人。通常那些比較安靜的人,才是會溝通的人,因為他知道怎麼觀察你,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知道怎麼回答你是最有效的。溝通考驗的是你的同理心、感受能力,還有你表達自己的能力。要了解人性,那麼要怎麼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呢? 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性。不論你是做軟體或硬體設計,或者是醫生、做廣告、行銷等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溝通的對象心裡在想什麼。

 

二、要有同理心,能夠站在對方立場為他著想

將心比心:人性有共同點  感同身受

放鬆心情:若你願意多花點耐心 

暢所欲言:在他話裡了解他內心想法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為他著想

相信對方:能感受到你的誠意

就事論事:避免人身批評  直接說明

 

禪宗公案裡有一則膾炙人口的小故事。有兩個小和尚,平常就愛抬槓。有一天,兩人又為了一點小事爭論起來,越說越大聲,最後吵得面紅耳赤,誰也不服誰。

第一個小和尚氣沖沖地跑去找師父評理。師父很有耐心地聽完小和尚的訴說,淡淡地說:「你是對的。」有師父這句話,第一個小和尚得意洋洋回房去了。

不久,第二個小和尚也氣沖沖地跑去找師父評理。師父也很有耐心聽完他的說明,照樣淡淡地說:「你是對的。」第二個小和尚也高興地回房去。

這時,一直在旁服侍的第三個小和尚忍不住開口說:「師父,您平常教導我們待人要誠實,萬萬不可做違心之論。可是,我剛才親耳聽見您跟兩位意見不同、有爭執的師弟都說『你是對的。』恕我冒犯,您這樣說,豈不是一種違心之論嗎?

師父對第三個小和尚的質疑,不但不生氣,反而和顏悅色地說:「你是對的。」第三個小和尚入門較久,也比較有慧根,聽師父這麼說,立刻開悟。原來這位師父的意思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都自認為「我是對的」,所以才會固執己見,毫不相讓。假如我們能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把想法顛倒過來,改為秉持「你是對的」的態度,爭執必定減少,彼此的摩擦也較容易解決。

 

用同理心應答,溝通可以更圓通

對一個心持反對意見者,講話確有必要謙和而委婉。否則正像把鹽撒入傷口,會使他已有的成見更深。 (英國哲學家培根)

高明的溝通者,通常擁有同理心;接洽萬事萬物多從正面發揮,可以化敵為友。在人際溝通方面,每一個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固執己見、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基於自己狹隘的經驗去處理事情,勢必搞得壁壘分明,爭論不休,無法獲得圓滿的結果。人際溝通良好,可以增進人與人的瞭解,人際關係和諧愉快,工作事業上的順利,及專業技巧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