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出了問題
有對夫妻經濟條件不錯,卻相偕到律師那兒要辦離婚。原因是兩人爭吵不斷,老是意見不合,十分不和諧,決定辦離婚。律師提議三人一起吃頓飯。夫妻想了想,雖然要離婚,兩人又沒什麼深仇大恨,吃頓飯總可以吧!
餐廳裡三人氣氛非常尷尬。正巧服務生送來一道烤雞,先生馬上挾起一塊雞腿給太太說:「吃吧!你最喜歡吃的雞腿。」
未料太太紅著雙眼說:「你這個人就愛自以為是,什麼事都自已說了就算,從來不管別人的感受,難道你不知道,我這輩子最討厭吃的就是雞腿嗎?」
這 時 先生也有點哽咽的說:「你總是不了解我的心,時時刻刻我都在想,要如何討你的歡心,總是把最好的留給你,你知道嗎?這輩子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雞腿。 」
律師看在眼裡,不免鼻頭一酸,兩個都愛著對方的人,卻因為「溝通出了問題」而面臨分開的局面。
溝通不良引起爭執
我們常因為溝通不良、說話衝突、協調不當引起困擾苦惱。
因此我們需要去瞭解人際溝通的技巧。
溝通失敗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下列十種:
一、資訊缺乏,不清晰不完整;
二、沒有留意並調整自己的情緒以適應對方;
三、語言文字,文字本身的豐富內涵和歧義;
四、雙方的地位、立場不同時要設身處地;
五、組織龐雜,溝通的流程過多,會造成資訊損失,“拷貝不走樣”很難;
六、需求利益,是否對應對方的需求和利益,是否適應對方的興趣點;
七、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心有靈犀一點通不容易;
八、方式不當,是該打電話,還是留紙條,還是發短信,效果都不一樣;是公開表達,還是私下商量,完全不同;
九、沒有回饋,最怕不回饋,你以為你理解了,我也以為你也理解了,可是我們理解卻完全是不同的兩回事。
十、成見,會造成自己自以為是,主觀武斷,先下結論。
溝通的技巧
溝通的態度
在台北大學法商學院,我開了兩門課六個學分。過去幾年,每一年都有大約 150 位同學選我的課,除了企管系的學生,外系的像經濟系、會計系、統計系、社會系,也有很多學生選我的課。選修的課,只要超過 10 位學生就可以開課。我算過只要有 20 位同學修,學校就可損益兩平。所以我開的課,學校是很賺錢的。
我問學生們為什麼要選我的課呢? 他們說我會講理論,也會教實務,我還會跟他們分享我個人的經驗,把他們當朋友一樣。他們覺得上我的課除了可以學到東西外,感覺蠻
comfortable 的,蠻有收獲的。
而好的溝通,出發點在你的態度要真誠,待人以誠,取得別人的信任。像我把我的鄰居、公司同事、工會理監事、我的學生,都當作是我的朋友。當彼此的關係是建立在「像朋友一樣」的基礎上,沒有什麼利害關係,自然能夠有比較好的溝通。
1.
不強迫其他人與你溝通,同時也不要太快放棄與他人溝通的慾望。
2.
不操之過急。採緩和、溫雅、關懷的態度接近對方。可提醒自己先深呼吸,放鬆心情,才開口講話微笑點頭常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3. 對方反應緩慢時,可給予時間,必要時再簡短解說。
4.
坦誠可促進溝通的氣氛和進行,欺騙、敵對、憤怒會破壞溝通。
5.
發揮幽默感,風趣留給別人好印象並為將來儲備機會和展望。
圓融的溝通 - 傾訴與傾聽
你是一個好聽者嗎?
1. 當別人想告訴你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否馬上停止正在談的話題?
2. 你是否集中精神,注意收聽對方所講的話,並且注視他們的眼睛?
3. 在收聽別人談話的時候,你是否讓他們有機會把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而不會中途被打斷呢?
4. 在別人談話的時候,你是否能克制自己,不在中途插入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5. 別人是否覺得你對他們的話題很感興趣,因此能講的更多、更好呢?
6. 在開會的時候,你是否都等發言人講完之後,才開始問問題?自己的問題提出來。
7. 最後,在別人講話的時候,若是他提及一些不錯的觀點,你會面露笑容表示讚許嗎?或是當他講完一個有趣的故事,你會發出笑聲表示共鳴嗎?
「聽和說一樣重要」
30雜誌 江欣怡記者 採訪 劉偉澍老師
一般人總覺得溝通在於說話表達,但其實傾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溝通能力,因為唯有透過傾聽,才能進入問題的核心。
職場溝通主要有三個對象:上司、同儕和下屬,溝通是為了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或支持,但若溝通不良,就會變成很大的阻力,甚至出現人家跟你唱反調的情況。可是,溝通是雙向的,不是單方面的,所以,「聽」和「講」其實一樣重要,只是不同場合有不同的重要性,像是演講時,講就比較重要,因此,聽與說彼此要互相搭配。
想一想~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
1. 聽話不要聽一半。
2. 還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傾聽的7個注意事項
當然聆聽也是有技巧的,讓對方知道你有在注意聽是很重要的。以下有七個傾聽技巧的注意事項:
1. 消除外在與內在的干擾
2. 鼓勵對方先開口
3. 接受說話者的觀點
4. 使用並觀察肢體語言
5. 非必要時,避免打斷他人的談話
6. 弄清楚各種暗示
7. 回顧,整理出重點,並提出自己的結論
做好聆聽的梯子
(LADDER)
L – Look 看著說話的人,集中注意力
A – Ask 發問
D – Don’t
Interrupt 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
D – Don’t Change
The Subject 不要突然改變話題
E – Emotion 情緒
R – Response 反應
溝通的內容
1. 要有主題
就像我們跟別人講話要有話題一樣,要讓別人知道你說話的主題,不要東扯西扯,不知所云。
2. 要有內容
溝通的資料要有內容。要讓別人覺得你說話的內容,言之有物,不要流於空洞,乏善可陳。
3. 要有重點
你要傳達的訊息 message 一定要有重點。重點不要太多,一次傳達的訊息,最好只有兩、三個重點。像我在寫e-mail 一定有重點,讓對方很清楚你的重點是什麼。
重點不要太多,太多重點反而跟沒有重點一樣。以前我底下有一位經理,能言善道,淊淊不絕。但當他講完之後,你不知道他的重點到底是什麼。每一次當他說完,我一定反問他「你的重點是什麼? 」Please get
to the point, … point 1, point 2 and point 3。
4. 要注意到時效性
有些事情是有時效性的,要適時的在時效內作答覆才是。
如何進行良好的人際溝通?
研究顯示,聲音/語調和說話時的表情 /身體動作給對方留下的印象佔 90%以上。因此,若要建立自己給對方的良好印象,和要產生說話的影響力,必須留意自己的語調、表情和動作。
◆ 身體語言 (55%)
..包括目光接觸、面部表情、點頭、坐姿、身體動作、身體距離、衣著、飾物等。..
..由於你的一舉一動和臉部表情比你所使用的詞語威力要強.. 8倍,所以必須意識到,並予以重視它的影響力。
◆
聲調
(38%)
..使用不同的語調、音高和語速,對於別人怎樣理解你所說的話是差別很大的。..
..你必須留意自己的聲調是否給人誠懇/親切、還是呼顯/反感的感覺。
◆
內容
(7%)
..語言內容在你所施加的影響中所佔的比例也許不高,但須記住,當身體語言、
聲調的效果消減時,剩下的就只有傳達的信息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