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健康神話 葉金川

 

人終究會有終點,預防保健有其極限,長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但是追求永生不老,醫藥萬能的健康神話是不切實際的。李光耀在他的新書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中寫道:「儘管我每天運動並遵守生活紀律,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體能和活動力也逐漸下滑」;「每件事情都有終點,而我希望我的終點盡可能快速且無痛苦地到來。」

 

身體老化是自然的,80歲的老人在各方面的功能都比年輕人要退化到只剩下年輕時的20%50%,但人有個別差異,每項功能的退化也不是平均的。快樂面對老化,積極過日子,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不要服老,而是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去發揮,自然就不會老,就會忘了老。訂下目標、努力去完成,是不老最好的動力。

 

每個人都該在能力範圍內,做各種自己喜歡的活動,快走、登山、游泳、園藝、琴棋書畫,都好,就是不要坐著、躺著不動。吃補品、吃藥,不對,均衡的吃、適量的吃才是最好的補品,運動就是最好的良藥。多休養? 特別是生病後,我們都怕這怕那,強迫老人多休養,不對,要多活動,身體不動、腦子也不動,更容易出問題。很多病人就是病後不動,其他問題都一起出現,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

 

老人牙齒咀嚼、味覺、活動力、新陳代謝能力都會慢慢退化,因此,吃得下就是健康,有時心理因素也會影響食慾,更嚴重如憂鬱症、厭食症造成體重不足,食慾就是觀察老人健康最好的指標。老人需要陪伴,需要聆聽,從自己的出發點提供的關心,對老人只會造成困擾及心理壓力。許多子女沒有時間陪伴父母,缺乏溝通和了解,會用老人不想要的方式表達關心,反而幫不上忙。

 

去了解老人要些什麼,擔心害怕什麼,並給予支持。對老人家來說,最需要的是晚輩的尊重,老人的表達,不一定就是口語上的意思,有時是面子,有時是不想造成他人負擔,必須多了解。老人家對孤寂特別敏感,子女雖然工作忙碌,也一定要讓父母知道,當他們需要時,子女一定會陪伴在身邊,安全感是抽象的,但也是實際的。老人想法不易改變,不要一直嘗試去改變老人家思想、觀念,對老人家施以壓力,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家庭暴力,老人憂鬱症有許多是家人的因素造成的。

 

 

如果人類是動物,動物是人類的話…

 

同理心 換位思考........就會讓很多事情更趨圓滿

 

 

 

 A-P2  A-P3

文:《星雲禪話》一 蘇東坡參禪

宋朝翰林學士蘇東坡,有一次與東林常總禪師談論「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問題,忽然有所覺悟。因此,作了三首詩表示未參禪前、參禪時,以及參禪悟道後的心得。分別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有了這樣的禪悟以後,蘇東坡對佛法自視更高。

 

有一天,他聽說湖北荊州玉泉寺的承皓禪師禪門高峻,機鋒難觸,蘇東坡心中甚為不服,於是微服求見承皓禪師,問道:「聞禪師禪悟的功行很高,請說禪悟是什麼?

承皓禪師不答,反問他:「請問您貴姓?

蘇東坡說:「姓秤,乃秤天下長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禪師大喝一聲,說:「請問這一喝有多重?

蘇東坡無以為對,禮拜而退。

 

蘇東坡參禪的三個層次,正如青原行思禪師曾形容禪的三個階段:

謂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參禪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到了參禪悟道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禪者經此三關,雖能開悟,但並非修證;悟是解,修屬證。故禪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證;如無修證者,遇承皓禪師此等禪宗大匠的一聲大喝,就瞠目結舌,啞口無言了。

 

媒體每日渲染,害得老人家不知道要吃什麼? 食品安全對小孩、成人可能很重要,對老人來說相對是支微末節,色素、添加物、防腐劑、抗生素等是長期慢性的問題,絕對比不上老人營養的問題。因此,愛吃就吃,除非你老人家真想活120!當然,享受美好人生不是大魚大肉、花天酒地、鶯鶯燕燕,而是在體驗世界的無限美好,而老人比每一個人都更有資格去做他心裡最想達成的夢。人要活得精彩,不是要帶著憂鬱離開,也不是要死後隆重。每個老人都可以有權利享受自己美好的一段人生,不必留下任何遺憾。

 

如果人類是動物,動物是人類的話…

同理心 換位思考........就會讓很多事情更趨圓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