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血14妙法,還妳苗條好身材!

 輕鬆吃!最強清血食材

明明已經很努力減肥了,卻怎麼也瘦不下來嗎?問題可能就出在妳的血液喔!當脂肪開始囤積,人不只會變胖,血中的雜質及代謝剩餘的廢物與水份也會愈來愈多,這些物質可是會堵塞血管,造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呢!當然,如果血液流通不順,代謝也會跟著變慢,所以這時就算節食或運動,也很難瘦下來!現在就跟著 Vita一起學「清血減肥」法,讓妳瘦得輕鬆,人也變得健康有元氣!
 

從習慣著手,養成 清血生活 」!
血液暢通了,減肥就會變得很容易,整個人的精神也會變好!基本上,只要多吃能清血的食物,並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 1個月後就能清淨血液,達成減脂生活! 

清血減脂生活5大基本守則 
將下面5個生活基本守則,隨時謹記在心,就可以輕鬆達到清血減脂的目的啦!


1. 排水消腫,排除體內多餘水份 
喝水的確能稀釋血液濃度,但是過多的水份卻是造成水腫型肥胖的原因。因此,多吃些利尿食物,如 白蘿蔔、小黃瓜、西瓜及梨子,可以幫助身體排水,將囤積體內的毒素一併掃除。

2.消除便秘,保持腸胃暢通 
如果以植物做比喻,腸胃就像「根」一樣,負責吸收身體需要的養分,如果腸胃不順,就無法順利吸收營養,過剩的養分就會流入血液,阻礙血流。 多吃蔬菜水果,充分攝取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除便秘

3.細嚼慢嚥,每吃1口嚼30 
細嚼慢嚥不只能產生飽足感,也讓食物更容易消化,營養可以充分被吸收,產生的廢物雜質也比較容易排出,使血流順暢。 

4.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運動時,身體的血液流動會加快,幫助代謝掉血液中的廢物與雜質。其中游泳及有氧運動的效果最好,如果沒時間, 簡單的伸展操 .也很理想。

5.消除壓力,避免血壓升高阻礙血液循環 
當妳感受到壓力時,血管會收縮,血壓因此升高,如果再加上本身血液混濁,就會嚴重減緩血液循環,長期下來不生病也難!血液流通不順,代謝也會跟著變慢,這時就算節食或運動 ,也很難瘦下來!

輕鬆吃!最強清血食材

某些食物可以淨化血液,但是絕對不是只吃單一食物就能達到效果,如果因為洋蔥能清血,就拼命吃洋蔥,這樣的做法會失去營養均衡,實在很不聰明!健康還是來自均衡的飲食,從今天起,把下列食材加入日常飲食中,就能吃出健康窈窕的身段。

青花魚... 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 
青花魚如沙丁魚、秋刀魚及鯖魚都含有豐富的DHAEPA 等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減少動脈硬化的危險。

洋蔥&大蒜... 抗血栓,讓血液流通更順暢 
洋蔥、青蔥及大蒜等蔬菜,特殊的氣味及辛辣味來自硫化合物,據研究可防止血小板凝聚,避免血栓,同時也有減少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的效果。

橄欖油... 增強抗氧化能力,促進血液循環 
橄欖油及葵花油屬於植物油,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且因為兩者都含維他命E,又能增強身體的抗氧化力及促進血液循環。

香菇&海帶&胡蘿蔔...豐富的膳食纖維,幫助排泄 
膳食纖維能刺激腸胃蠕動並促進排便,縮短食物停留在腸胃的時間,因此能有效減少血液中的惡性膽固醇(LDL)。同時纖維也能吸附過多的醣分及脂肪,對預防高血壓及糖尿病也很有幫助。 

豆腐&豆奶 等大豆製品...預防血液凝固 
大豆製品皆含有納豆益菌,可以溶解血栓並防止血液凝固,讓血液流通更順暢。而且大豆中的成分能有效降低血壓、溶解附著在血管壁的惡性膽固醇,並能將多餘的膽固醇排出體外。

酸梅&醋...檸檬酸可以淨化血液
含檸檬酸的食物,如 醋、酸梅或柑桔類水果,能促進血液排出廢物,淨化血液,讓血流更順暢!檸檬酸也能抑制血小板附著在血管壁上,減少堵塞,並促進體內的醣分燃燒,因此也能降低血糖。

綠黃色蔬菜 ...β胡蘿蔔素可抑制自由基
綠黃色蔬菜如 胡蘿蔔、菠菜、青椒及南瓜等都含有β胡蘿蔔素,除能在體內合成維他命A,更能抑制自由基的活化,防止惡性膽固醇氧化,堵塞血管。而油脂可以促進綠黃色蔬菜釋出養分,因此建議與植物油烹調,讓營養加分!

維他命C食材...降血壓,防動脈硬化
因為維他命C能防止惡性膽固醇氧化,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含維他命C的食材包括 菠菜、青椒、草莓及柑桔類水果等 

洛神花...降血脂,抑制心血管病變 
最新研究發現,食用植物 洛神花中的花青素、黃酮素和多酚等成分 .可以防癌、護肝、降血脂和抑制心血管病變,常泡洛神花茶來喝對健康有益.

 0c563a6b3e5ca0a83abe461fd730205f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番茄
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蘋果、梨高24倍,而且還含維生素蘆丁,它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蘋果
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海帶: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茶葉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

大蒜:
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藥。

洋蔥
含有一種能使血管擴張的前列腺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茄子
保護心血管、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
資料來源:能清血管的八種食物~~


吃對了血管不阻塞

洪文嵐

 

改變日常飲食習慣做起

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固然美味,但面對血管性疾病的威脅,民眾不妨從改變日常飲食習慣做起,讓自己吃得均衡、吃得健康,保持血管暢通不堵塞。

血管性疾病的發生率節節上升,發生的年齡層卻持續下滑,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了不讓血管阻塞、保持血管的彈性,平常可藉由飲食保養,以防止血管過早老化,降低血管性疾病的威脅。

血管性疾病的發生與食物中含有高油、高糖有密切的關係。一旦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例如肥肉、帶皮的肉品等,很容易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

此外,攝取精緻糖類,例如砂糖、紅糖、黑糖、蜂蜜等,也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一篇發表在
《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攝取大量添加的糖,不但會變胖,更會增加罹患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並且也會導致如同毒品一樣地對糖上癮。

由於葡萄糖、脂肪、蛋白質會在體內出現糖化作用,攝取過量的糖分會加速體內糖化作用,不但讓人容易老,還會促使脂肪堆積、導致身體發炎,提高血管疾病罹患的機率。除了高油、高糖之外,高鹽也會形成血管疾病發生的隱憂。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而鹽分的攝取則與高血壓相關,只要6克的鹽即含有2400毫克的鈉,但是國人攝取的鹽分,往往超過建議的攝取量。

血管阻塞的罪魁禍首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在2012年頂尖的《自然醫學期刊》以及2013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發表研究發現,肉類中的左旋肉鹼以及魚、蝦、蛋、奶和起司中的動物卵磷脂,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罪魁禍首,而動脈粥狀硬化正是導致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愛家自然診所院長陳惟華表示,攝取的左旋肉鹼與動物卵磷脂會被腸道細菌分解成三甲基胺,之後在肝臟被代謝為三甲基胺氧化物,造成膽固醇代謝的異常,其中巨噬細胞累積過多的膽固醇,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血中三甲基胺氧化物濃度過高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2.5倍之多。哈佛大學最近的研究也顯示,若每天以1份堅果或全穀類來取代1份紅肉的蛋白質,可降低高達23的第二型糖尿病和19的過早死亡。

保有健康生活成為近年國人崇尚的飲食目標,蔬食主義近年大行其道,與傳統素食不同,蔬食主義強調的是以天然蔬果為主要食材,盡可能保留原本的食物,攝取完整的營養素,並且減少加工過程所添加的化學物質和污染。

多吃清血管食物
均衡飲食是健康飲食的最高原則,但的確有部分食材是有助於血管的健康,民眾不妨在平日飲食中,多多將這些食材考慮在內。
豆製品:黃豆、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壞膽固醇的生成。此外,豆類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260c.c.的豆漿即含有2530克的膳食纖維,包括豆漿、豆腐等都是很推薦的豆製食品。豆製品增加高密度膽固醇的含量,曾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取28公克的豆類食品,可降低10的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
燕麥片:膳食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燕麥片具有破壞膽固醇的β-聚葡萄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水溶性纖維有助排便,可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結合,再經由排便將其帶出體外,降低人體膽固醇的吸收。
香菇:香菇在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最高,其含量較一般綠色蔬菜還要高,100克的香菇即含有高達3.9克的膳食纖維,且菇類含有多醣體,可增加人體的免疫力。
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特性,可減少氧化造成的組織受損,減少血管硬化發生的機率。
高纖水果:芭樂、小番茄、柳橙等,富含膳食纖維,可排出多餘的脂肪及膽固醇。
採用地中海型飲食除了多選用有助血管健康的食材之外,平日飲食不妨採用地中海型飲食。地中海飲食主要是多攝取有顏色的蔬果、堅果、多吃魚、少吃紅肉、採用橄欖油、攝取不飽和脂肪酸等,對於調整好壞膽固醇的比例具有正面的效益。
雖然地中海週圍國家民眾所攝取的飲食熱量與美國人和北歐人相同,但罹患新陳代謝疾病的比例較低,較少出現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採取的地中海飲食模式。曾有研究發現,採用地中海飲食,可使部分已經出現新陳代謝症候群者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效仿地中海型飲食的模式有助於預防血管性疾病的發生,但若無法一下子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妨從原本的飲食模式中,找出改善之道。
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油品烹調時免不了得用到油品,烹調時所用的油最好可以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改採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品。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品比較耐高溫,烹調時雖然不容易有油煙,但卻容易造成動脈硬化,至於不飽和脂肪酸則可降低血中壞的膽固醇以及總膽固醇的含量。
烹調時建議可改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葵花油、大豆油等,或是盡量採取單元不飽和脂肪較高的橄欖油、芥花油、純芝麻油,這類油品都是屬於所謂的「好油」。

由於橄欖油等油品並不適合台灣傳統的高溫油炸烹調方式,民眾不妨順勢改變一下自己的煮食模式,盡量以汆燙的方式取代炒炸。以青菜為例,可以先川燙後,再淋上橄欖油,若是不習慣這類烹調方式的口感,則可將青菜燙軟後,再用油稍微炒一下即可。

要特別提醒的是,即使是好的油脂,一旦攝取太多,還是會有脂肪攝取過多的隱憂,就會增加總膽固醇的含量,且提高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務必要注意。

避開反式脂肪食品除了更換烹調用油之外,烘培類的甜食因含有酥油和反式脂肪,會增加壞的膽固醇,應盡量避免食用。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的建議,反式脂肪的攝取不應超過一天攝取熱量的1。若一天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反式脂肪即不應超過20大卡,但一般民眾的攝取量往往都已超過此標準。

反式脂肪多存在於酥皮或是奶油中,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且影響高密度膽固醇的形成。
很多民眾知道要保護血管,盡量少攝取豬油,但輕忽西式飲食常採用的奶油或是植物油(瑪其琳)的威脅,誤以為這些是植物油而不以為意,但這類植物油因為已經被氫化過,與飽和脂肪的動物油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透過健康烹調方式
烹煮時也盡量不要採取芶芡的方式,因為芶芡必須使用到精緻糖,容易增加體內的三酸甘油?,且糖分攝取過多也容易影響血糖,糖尿病與血管性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

健康飲食的概念是盡量保持食物的原味,烹調方式也宜盡量簡單化。很多人習慣煎魚,但不妨改煮魚湯,烹調簡單又可達到少油的目的。減少油脂攝取量並不意味拒絕攝食油脂,因為人體還是要適度的攝取油脂,只是需要慎選好油。除了橄欖油等油品之外,堅果含有不飽和脂肪,不妨試著自製堅果醬。

粗食取代精緻食物
國人習慣吃白米飯,在主食方面,不妨以糙米、五穀米、地瓜、芋頭、燕麥等取代精緻白米。這類食物除了富含維生素B群外,也因屬於高纖食物,較容易有飽足感,有助體重控制,因為太胖也是血管性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

一餐至少要攝食兩種不同的蔬菜,一天至少要吃兩種不同的水果。
蔬果的攝取對於血管性疾病的預防是有助益的,除了菇類、綠色蔬菜之外,也建議攝取葡萄、紅蘿蔔等不同顏色的蔬果,達到彩虹飲食的目標,且一天最好要攝取到三種不同的蔬菜。

諮詢專家 PROFILE
陳惟華
愛家自然診所院長

 

甩開油膩人生全面啟動清血脂計畫

 

血栓是什麼?發生原因?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會傷害血管內皮細胞,引發血小板凝集等一系列反應,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逐漸狹窄。當粥狀硬化斑塊落至血管中,即成為血栓;當血栓流至小血管將血流阻塞,將導致遠端組織缺血壞死。若阻塞腦血管,就造成腦中風;若阻塞冠狀動脈,將導致心肌梗塞。不論阻塞何處,都將造成大小不一的傷害。根本之道就是維持正常的血脂,維護血管暢通和乾淨。

一般成人健檢血脂指標理想值

指標

理想值

總膽固醇 TC

最好低於200mg/dl

三酸甘油酯TG

最好低於15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最好低於13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最好高於40mg/dl(另有建議,男性應高於40mg/dl,女性應高於50mg/dl

註:此表格非絕對值,因高血脂標準不一,不同疾病情況下,血脂的標準也會不同,應尋求原檢查單位專業人員之意見。

 

48歲的某公司總經理林先生,5年前是「四高族」,除血脂、血壓、血糖、尿酸都偏高外,體重將近85公斤。因為公司贊助南投縣國姓鄉空手道少年,被小朋友帶著學空手道,3年後,他不僅體重足足減掉了12公斤,原本不及格的「四高」全部都「ALL PASS」,規律的運動和生活調整,讓他同時晉升成空手道黑帶的高手,也找回了彩色的健康人生。

認識血脂的四大指標

膽固醇,是傷害血管的大敵。事實上,膽固醇裡有好人也有壞人,過去習稱的「高血脂」,精準來說應該稱為「血脂異常」,因為壞的膽固醇不能太高、但好的膽固醇卻是保護心血管的大將,愈高愈好。

血中脂肪包含兩大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其中,膽固醇又可細分為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又稱「壞的膽固醇」、和「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食物中攝取,其中四分之三是由肝臟和小腸壁合成而來,四分之一由食物中取得。

膽固醇是身體必要的脂質,是細胞膜和內分泌激素的原料。人體本身就會自行合成膽固醇,75%左右的膽固醇都是由肝臟產生,由低密度脂蛋白負責輸送到各組織,而由高密度脂蛋白帶回肝臟處理、排出。膽固醇只有在過量或不足時,才會傷害身體。

低密度脂蛋白過量 易傷血管

其中,又以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最為可怕,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後,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直接在血管裡搞破壞,驅動血管動脈硬化。低密度脂蛋白像血管裡的「小偷」,高密度脂蛋白就是維持秩序的「警察」,它可以幫助身體清除壞的膽固醇,保持血管乾淨、暢通,減少動脈硬化疾病的發生,所以是多多益善。

三酸甘油酯過高 飲食影響大

三酸甘油酯的產生受飲食影響很大,大多來自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包等高醣類的食物,及高油脂類的油炸食物。進入體內後,食物中的油脂經過消化後,就會由腸道吸收,和蛋白質結合成乳糜微粒進入血液循環,再由肝臟、脂肪組織及末梢組織攝取,就會被轉換成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容易併發病情嚴重、會休克死亡的急性胰臟炎。

血脂異常放任不管 可能變急症奪命

健康的動脈彈性佳且可伸縮、動脈內層也是平滑的,血液流動順暢。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老化、吸菸、高血壓、血脂異常過高、糖尿病、肥胖、壓力大等因素,會加速血管老化,讓血管逐漸硬化並且增厚,造成動脈硬化。

血脂異常可說是一個「甜蜜的魔鬼」。人們受到美食誘惑,無節制地吞下那些東西後,血管會慢慢「癱瘓」,開始失去彈性、硬化,血管壁內並開始出現沈積、斑塊,最終形成血栓或阻塞,動脈硬化疾病就由此而生,並由慢性病變成可能猝死的急症,如心血管被阻塞就是心肌梗塞;若腦血管阻塞,就是腦中風。

血脂異常  逐漸年輕化

血脂異常是標準的「文明病」。台灣近年隨著經濟成長、飲食西化,盛行率節節高升。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2009年發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代謝症候群1930歲為8.2%,但到了4565歲卻增加了近3倍、上升至3成左右,65歲以上更高達44.5%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也曾針對女性族群進行抽血和問卷調查發現,血脂異常已侵入年輕族群,2039歲年輕女性已有23成總膽固醇偏高,而且已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仍極差,顯示國內高血脂治療狀況極不理想。

降血脂需全方位作戰

很多人誤以為,血脂異常是胖子才會發生的疾病,甚至檢測出低密度脂蛋白或三酸甘油酯過高以後,以為只要節制口欲,就能不藥而癒。事實上,肥胖只是罹病因子之一,節食也只是控制或預防的方法之一,控制血脂還得全方位作戰。飲食控制效果較佳的是三酸甘油酯,嚴格控制高油、高醣食物,可以把指數降低一半,但若超標過多,仍得尋求醫師診治、用藥。至於膽固醇的合成只有25%來自食物,代表光靠飲食節制,最極限也只可能把不好的膽固醇降低20%

體重也不是測量血脂必然的條件。過胖固然多數血過油,但身材標準或瘦子,並不能百分之百保證血液清清如水,譬如有些家族性的血脂異常個案,先天的膽固醇受體就不足,不好的膽固醇飆升,完全與體重無關。

所以血脂狀態不能憑自我感覺,一定要就醫接受檢測,確定自己屬於哪一個族群、才能知道正確而精準的防治方法,必要時使用藥物控制。目前針對高膽固醇血症多會使用史他汀類(Statin)類藥物,但這類藥物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可能也會影響骨骼肌使肌肉酵素升高、出現肌肉酸痛的副作用,嚴重時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也有可能造成肝功能升高。因此在剛開始服藥時,必須監測肌肉酵素及肝功能指數,服藥第三個月及半年也須檢測肝功能。三酸甘油酯升高的患者則多以纖維酸(Fibrates)改善血脂異常。

高血脂症一般沒有特別的症狀,但不能因此就放任不管,除定時服藥外,更要定期回診追蹤治療效果及監測副作用,一旦血脂值回復正常,不可以擅自停藥,應與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計畫。

部分食物有助降血脂

抗血脂已成開發國家主流趨勢,因此愈來愈多所謂可以「去油」、「清血管」的食物被提出,包括可抑制肝臟中膽固醇合成酵素,降低血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的紅麴;含豐富水溶性纖維,可以在腸道中減少飲食中的膽固醇被吸收的燕麥;維持血管彈性的魚油;可以降低壞的膽固醇、也能維持好的膽固醇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類的橄欖油等。

但用食物保健並非全無副作用,如紅麴就不得與史他汀類降血脂藥併用、燕麥片是碳水化合物,過量的話,降了壞的膽固醇卻會讓三酸甘油酯升高、魚油不能和抗凝血劑類藥物一起服用等,所以各類食物都不宜過量,並需和醫師討論。

吃什麼不保證一定可以清血管,但已出現血脂異常的人,就一定要和高膽固醇食物說掰掰了。血脂異常者,每天食物中總膽固醇攝取量要控制在250300毫克內,但一顆蛋黃就有250毫克,所以只能兩天吃一次;100公克的豬肝就超過365毫克,得禁食;而每100公克的牛油也有260毫克,得小心。

壞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可靠飲食控制或藥物治療來對付,但好的膽固醇如何提升?目前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保健食品有此效果,提升的方法唯有靠規律有效的運動,即每天30分鐘、一週持續5天、達到每週總運動量150分鐘以上,每次運動時達到有效運動心跳率 [ (220-年齡) x 0.6~0.85]。至於運動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消除7大危險因子 有利降血脂

美國心臟學會已整理出7個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有沒有家族病史和心血管疾病病史、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是否為肥胖或少運動者,有3個或3個以上危險因子,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而危險因子愈多、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的標準要愈嚴苛。

所以,最佳的控制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策略,就是從消除7大危險因子著手,除年齡和家族病史無法控制外,好的飲食習慣要慢慢培養,吸菸的壞習慣也得及早戒除;至於消除肥胖,建議可以每天量體重,提醒自己;若已有相關疾病,就要及早就醫、乖乖配合治療。

7大冠狀動脈硬化危險因子

1.大於45歲男性、大於55歲或停經後的女性

2.家族有心臟病或猝死的病史

3.高血壓

4.糖尿病

5.抽菸

6.血脂異常

7.肥胖或少運動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會

 

高血脂症何時該治療?

血脂異常之起步治療準則

治療標準

治療目標

有血脂異常但無心血管疾病(附註一),應先給予36個月非藥物治療

總膽固醇TC

200mg/dL2個危險因子(註二)

< 200mg/dL

240mg/dL

< 240mg/dL

低密度脂蛋白LDL-C

130mg/dL2個危險因子

< 130mg/dL

160mg/dL

< 160mg/dL

三酸甘油酯TG  200mg/dL

(需同時合併有TC/HDL-C>5或是HDL-C<40mg/dL)

< 200mg/dL

 

 

 

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同時予以藥物治療

總膽固醇TC    200mg/dL

< 160mg/dL

低密度脂蛋白LDL-C 130mg/dL

100mg/dL

三酸甘油酯TG  200mg/dL (需同時合併有TC/HDL-C>5或是HDL-C<40mg/dL)

< 150mg/dL

血中三酸甘油酯高於500mg/dL,具有罹患急性胰臟炎危險者,得使用降血脂藥物。

 

 附註一: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患者、周邊血管粥狀硬化、腦血管病變患者(如腦梗塞、腦內出血、陣發性腦缺血患者。)

附註二:危險因子包括

1.高血壓2.糖尿病3.男性454.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5.女性55歲或停經沒有雌激素療法者6.吸菸

 

Q:血太油能捐血嗎?

A:可以,但有乳糜血的血漿會銷毀不用,捐血前,飲食最好清淡一些。

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的捐血衛教說明,一般捐血人捐出來的血液經離心後,上層的血漿是澄清的淡黃色。若血漿呈現混濁的乳白色稱之為乳糜血,約佔捐血人次的1%~3%。乳糜血並不影響血液的安全,但捐血中心在將全血分離後,對有明顯乳糜現象的血漿會銷毀不用,但其中紅血球濃厚液仍可供病人輸用。事實上,成年人約有5000C.C.的血液,手術若需大量輸血時,血袋不會來自同一個捐血人,即使真的輸入一袋較油的血液,身體有自然代謝的機能可代謝掉少量的乳糜微粒,不會因為輸到帶油的血,就變成血脂異常。

所以血脂異常者並未被禁止捐血,但捐血中心寄給捐血者的檢驗報告會加註「乳糜血」提醒,也呼籲民眾儘量在捐血前保持清淡的飲食。

Q:許多市售油標榜可以降低膽固醇,是真的嗎?

A:其實,飽和脂肪酸及多元、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都是人體必需脂肪酸,營養師建議的三種脂肪酸黃金攝取比例是0.7:1:1.3。現代人普遍肉類、動物性食用油等飽和脂肪酸攝食比例偏高,增加血脂異常的風險。所以建議要兼顧攝取有抗氧化作用、保護動脈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最好的來源是橄欖油、芥花油與苦茶油等,減少動物性食用油使用比例。

不過,飲食控制對血脂異常最多僅能幫忙20%,並對降低三酸甘油酯幫助最顯著,所以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或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要從規律用藥、調整生活作息、規則運動等全方位著手,光靠改用「好油」,效果有限。

Q:吃麥片、紅麴等食品可以降膽固醇嗎?

A1987年有日本學者發現紅麴中的珍貴成分Monacolin-K,經動物實驗證實,可抑制肝臟中膽固醇合成酵素的作用,降低血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但加工的紅麴類食品則無此保健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紅麴成分與常用的降血脂藥物史他汀(Statin)類似,已服用這類藥物的患者,不得再自行服用紅麴保健膠囊,否則會增高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

燕麥降血脂的主要成分則是靠水溶性纖維,讓腸道中減少飲食中的膽固醇被吸收,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不過燕麥片是碳水化合物,過量食用會吃進更多的熱量,三酸甘油酯也會升高,宜注意。

Q:瘦子和BMI正常的人,一定不會有高血脂症?

A:不是。肥胖雖然是血脂異常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體重正常的人,不代表血脂一定正常,血脂健康要靠抽血檢驗、不能靠體重機來檢測。

因為膽固醇的形成75%靠肝臟合成,也有一些家族性的血脂異常個案,是因先天身體膽固醇的受體不足,讓膽固醇形成異常,這樣的人即使身材很瘦,血脂依然異常,所以不要以為身材標準就沒問題。

Q:膽固醇只比標準值200mg/dl高一點點,所以沒關係?

A:膽固醇上升就是一個提醒身體「該注意了」的警訊,若比標準值略高、超出範圍不多,先由生活、飲食著手控制,把膽固醇再壓回正常值,長期來看,對身體健康都是一個正面的影響。否則小小狀況放任不理,一年上升一些些,最終也可能失控,黃燈變紅燈。

Q:抽血結果只有總膽固醇過高及高密度脂蛋白指數過低,這樣有關係嗎?

A:在與血脂肪有關的膽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與動脈硬化疾病形成的關聯性最顯著,因為這類「壞的膽固醇」會傷害內皮細胞,讓血管內壁形成斑塊、甚至血栓,最終引發狹心症或心肌梗塞。但其他指標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若不在正常值內,也要注意,代表其他生活習慣要調整,儘量把所有風險降到最低,才能讓健康「長治久安」。

Q:坊間現流行氣炸鍋,不用油就能炸食物,這樣有助於減少油脂攝取嗎?

A:用什麼樣的器具烹調食物不是保健血管和血脂的重點,而是要確定能減少油脂過量攝取。若懷疑自己血脂異常,就要進行檢測,檢測出異常,宜3-6個月定期追蹤,配合飲食及運動的保養,才是標準作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wsliu 的頭像
    dwsliu

    活得精采,劉偉澍的學習網站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