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與竇皇后

 

最近看了《美人心計》(英文Schemes of a Beauty),又名《漢宮美人心計》,是一部2010年首播的中國大陸古裝宮廷劇,改編自女作家瞬間傾城的後宮小說《未央·沉浮》。大陸知名電視製片人于正擔當編劇,由林心如陳鍵鋒王麗坤楊冪何晟銘羅晉等人領銜主演。全劇從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不久開始,至漢武帝劉徹登基後結束,刻畫了漢文帝劉恆皇后——竇皇后的成長史,其中前期主要敘述竇氏在呂后掌權時期悉心輔佐代王劉恆並幫助其奪取帝位的事跡,中期講述了她當皇后時與文帝寵妃慎夫人的宮廷鬥爭,後期則講述她為皇太后時與漢景帝皇后暨漢武帝生母王娡(劇中虛構為慎夫人之女)的後宮博弈。因為竇皇后為漢文帝之妻,漢景帝之母,而文景之治則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盛世,通常認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漢文帝漢景帝。實際上,竇太后在文景之治時代所起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這引起我的好奇,不免一探歷史查個究竟。

schemes-of-beauty   

在中華近兩千年歷史中僅出現過屈指可數的盛世,像「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他們所持續的都僅有幾十年而已。到底是甚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這樣令後人景仰的盛世呢? 是君王的原因嗎? 文景之治是指中國漢文帝漢景帝所統治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治世,奠定了其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將漢朝推上頂峰的基礎。漢初,社會經濟薄弱,朝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在司馬遷的《史記.孝文本紀》裡所記載的漢文帝的賢德、仁愛和儉樸,以及「以德化民」,處處為百姓著想所施的種種仁政,讓人不得不承認,正是漢文帝的聖德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以德治國才是正道。景帝崇尚黃老之說,仁厚愛民,減少刑罰,減少賦稅,興修水利,提倡農業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進行重審,以免冤獄發生。以下是從《史記.孝文本紀》選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體會一個盛世君王是如何臨危受命走上天子之位,在短短的39年裡(文帝23年景帝16),將中國治理為千古稱頌的太平盛世的。 

 

一、漢文帝劉恆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病死,终年46岁。

 1下載  2下載  3  

文帝二年(178)和十二年(168)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是租率最終減為三十稅一。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節儉,宮室內車騎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文帝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

 

奉迎代王劉恆為天子 

孝文皇帝劉恆,是漢高祖八個兒子中的第四個,為薄太后所生。高祖十一年(前196)的春天,打敗了陳豨叛軍,平定了代地,劉恆被立為代王,定都中都。劉恆即位十七年時,高後八年(前180)七月,呂太后去世。九月,呂氏家族企圖作亂,被眾大臣所誅滅,並商議迎立代王為皇帝。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派專人去代地迎接代王,表示要擁他為王。代王就此徵求左右大臣及郎中令張武等人的意見。張武等人說:「漢朝的大臣都是當初高帝時的大將,熟習兵事,多謀詐,他們此行的用意恐怕不止於此,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畏懼高帝、呂太后的威勢而已。如今他們剛剛誅滅諸呂,蹀血京師,此時迎接大王,不可輕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觀其變。」中尉宋昌進言說:「群臣之議都是錯的。當初秦朝失民心,天下諸侯豪傑紛紛起事,自以為能得天下的數以萬計,然而最終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劉氏,這是第一點。高帝封劉氏子弟為王,封地像犬牙一樣彼此交錯,互相制約,這就是所謂的有如磐石般堅固的宗族,天下人都為劉氏的強大而折服,這是第二點。漢朝成立之後,廢除了秦朝的苛政,規定了新法令,對百姓施以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這是第三點。再有以呂後之嚴酷,已立呂氏三人為王,他們擅權專制,然而太尉憑朝廷一支符節進入呂氏把持的北軍,只是一聲呼喚,將士們就都袒露左臂,表示要輔佐劉氏而叛諸呂,終於滅了諸呂。這是天意所授,非人力所為。現在即使大臣們想要作亂,百姓也不會聽他們驅使,他們的同夥難道能夠同心一致嗎? 如今京城內有朱虛、東牟侯這樣的親族,京城外有吳、楚、淮南、琅邪、齊、代這樣強大的諸侯,誰都懼怕他們。高帝的兒子就剩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又年長,以賢聖仁孝聞名於天下,所以大臣們是根據天下人的心願而要迎立大王做皇帝,大王不要懷疑了。」 
  
代王向太后稟報並商議做皇帝之事,但還是猶豫不定。於是就燒灼龜甲進行占卜,龜甲上顯現出一條大的橫向裂紋,卜辭是:「大橫預示著更替,我將做天王,會像夏啟那樣,使父業發揚光大。」代王說:「我本來就是王了,還做甚麼王?」占卜的人說:「所謂天王就是天子。」於是代王就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會見絳侯周勃。周勃等人向薄昭表明為何要迎立代王的緣由。薄昭回來向代王報告說:「不要再懷疑了。」代王於是笑著對宋昌說:「果如你所言。」隨即命宋昌擔任隨車的參乘,張武等六人也乘驛車隨代王一同前往長安。走到高陵,人車暫時停了下來,派宋昌先去長安觀察動靜。 
  
宋昌剛到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回去向代王報告。代王驅車到了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也下車答拜群臣。太尉周勃上前說:「我希望單獨向大王稟報。」宋昌說:「如果是公事,就請公開說;如果是私事,天子是不受理私事的。」太尉於是跪下獻上天子的玉璽和符節。代王辭謝說:「等到代邸再商議吧。」然後眾人驅車進入代王官邸。群臣也跟著而來。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都上前行禮。大家都說:「如今大王是高帝的長子,最適宜做高帝的繼承人。希望大王即天子之位。」代王說:「事奉高帝宗廟,是大事。我沒有才能,難以勝任。請叔父楚王考慮最合適的人,我實不敢當此重任。」群臣皆伏地上決意請求。代王先是西向在主人的位置謙讓了三次,又南向在君主的位置時,又謙讓了兩次。丞相陳平等人都說:「我們再三考慮,大王事奉高帝宗廟是最適宜的。即使天下諸侯和百姓也會這樣認為的。我們為臣的是為宗廟社稷著想,不敢疏忽。願大王能考慮為臣的意見。這裡,我們謹奉上天子的玉璽和符節。」代王說:「既然宗室、將相、諸王、列侯都認為沒有人比我更適宜,那我就不敢推辭了。」於是,代王繼承了天子位。 
  
皇帝當晚上就進入皇宮--未央宮。連夜任命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巡視殿中。皇帝回到前殿坐朝,當夜下詔說:「近來諸呂把持朝政,獨斷專行,陰謀叛逆,企圖危害劉氏社基,全靠眾位將相、列侯、宗室和大臣,使他們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我現在剛剛即位,下令大赦天下,賜給民家戶主每人一級爵位,賜給無夫或無子的女子每百戶一頭牛,十石酒,允許百姓聚會飲酒五天。 
  
孝文皇帝元年(前179)十月辛亥日,文帝正式即位,在高祖廟舉行典禮向高祖稟報。右丞相陳平改任左丞相,太尉周勃任右丞相,大將軍灌嬰任太尉。諸呂所剝奪的原齊、楚兩國的封地,全部歸給齊王和楚王。 
  
文帝廢除連坐法和肉刑 

孝文皇帝元年十二月,文帝說:「法令是依據事實來治理的,所以能禁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如今犯罪的人已被治罪,卻還要使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因為他們而被定罪,甚至抓來他們的妻女,收為官府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希望你們再商議商議吧。」主管官吏都說:「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來約束他們,禁止他們幹壞事。一人犯法,株連他人同時治罪,就是要使人們心有牽掛,感到犯法事關重大。這種做法由來已久,還是保持不變為宜。」文帝說:「我聽說法令公正則百姓忠厚,判罪適當則百姓心服。再說治理百姓引導他們向善,是要靠官吏的。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處罰他們,這樣反倒是加害於民而迫使他們去幹殘暴之事。又怎麼可能禁止犯罪呢?這樣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適宜之處,請你們再從長考慮考慮。」官吏們都說:「陛下給百姓以大恩惠,德無量,這都不是我們這些臣子所能想得到的。我們遵從詔書,廢除收捕罪犯家屬及收為奴婢等各種連坐的法令。」 
  
十三年(前167)五月,齊國的太倉令淳於公被判有罪,應該受肉刑,要將他押解到長安去。太倉令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臨行時,太倉令長歎道:「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難,卻沒有一個有用的。」他的小女兒緹縈傷心地哭了,就一路跟隨父親來到長安。她向朝廷上書說:「我的父親是做官的,齊國的人們都稱讚他廉潔公平,現在因犯法當受刑。我哀傷的是,死者不可復生,受了肉刑的人肢體斷了不能再接起來,即使想走改過自新之路,也無法。我願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來贖父親,使他能夠改過自新。 
  
上書送到文帝那裏,文帝憐憫緹縈的孝心,就下詔說:「聽說在有虞氏的時候,只是在罪犯的衣帽上畫上特別的圖形或顏色,給罪犯穿上有特定標誌的衣服,以此來羞辱他們,這樣,民眾就不犯法了。為甚麼能這樣呢? 因為當時政治清明到了極點。如今法令中有刺面、割鼻、斷足三種肉刑,可是犯法的事仍然不能禁止,究竟過失出在哪兒呢? 難道不是因為我德薄,教化不明嗎? 我感到非常漸愧。所以教導的方法不純,就會使百姓陷入犯罪的境地。《詩經》上說,平易近人的君子,才是百姓的父母。現在人有了過錯,還沒施以教化就加給刑罰,那麼即使有人想改過從善也沒有機會了。我非常憐憫他們。施用刑罰以割斷犯人的肢體,傷犯人的肌膚,致身體殘廢,何其痛楚而不道德呀,這樣做,難道合乎天下父母心嗎? 應該廢除肉刑。」不久,丞相張蒼等人根據這個詔書廢除了肉刑制定,頒布了新刑法。

 

二十四孝:親嚐湯藥(西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爲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爲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恒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爲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二、漢景帝劉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病死,终年48岁。

 4下載  5下載  

漢文帝去世,漢景帝即位,初期平定七國之亂。七國之亂以後,景帝開始專心打理朝政,據說景帝十分樸素,仁厚愛民。除了平定七國之亂以外,從來沒有大規模用過兵,和匈奴的戰爭始終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內,依然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漢文帝皇后竇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漢景帝與竇氏宗族都必須學習道家學說。景帝崇尚黃老之說,減少刑罰,減少賦稅,興修水利,提倡農業,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進行重審,以免冤獄發生。百姓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創造了大量財富,其間百姓富裕,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樂。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和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史稱:「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漢書·食貨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漢王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中國皇權專制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西漢孝文帝竇皇后

西漢孝文帝竇皇后,一生經歷漢文帝、景帝、武帝三位帝王,除了是妻子、母親、祖母的角色之外,也是一國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身處政治決策的核心,對漢朝文景之治的主角--漢文帝漢景帝,是否也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女性憑藉其品德美色智慧等,可以在國家大事上發揮到怎麼樣的程度,對她又該如何評價。

 

綜觀竇皇后的一生,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竇姬時期、竇皇后時期、竇太后至太皇太后時期,以下先就這三階段中的大事分別探討。

 7 images  8  

竇姬時期

(一)  呂太后出宮人

竇姬名「猗房」,關於她的出身,根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竇皇后親蚤卒,葬觀津。於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尊竇后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竇皇后兄竇長君,弟曰竇廣國,字少君。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其處。」可見竇姬原本家境貧窮,地位不高,後來卻能一路由皇后、皇太后至太皇太后,實堪稱「麻雀變鳳凰」的傳奇。

竇姬與代王劉恆的緣分,來自呂太后出宮人以賞賜諸王。原本竇姬希望能回到趙國,還特別拜託負責官吏幫忙,但官吏忘了,反而安排在代國隊伍中。竇姬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勉強聽從。這個結果與竇姬的意願不同,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竇姬在代國的順利,與趙國長期的腥風血雨兩相對照,若竇姬真的到了趙國,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以,她對這個官吏實應給予十二萬分的感激。

 

(二)  代王獨幸竇姬

竇姬至代後,開始平步青雲。《史記.外戚世家》云:「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為梁孝王。」其中,「太后出宮人」、「代王獨幸竇姬」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出宮人」之事,在漢代以前未見。學者推測「出宮人」與譴責、否定人殉制度,以及秦漢戰爭頻繁下造成家庭結構重組的社會基礎有一定的關係。而呂后「出宮人以賜諸侯王是建漢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呂后的首創,其政治意義非同一般。」之所以賞賜諸侯王宫女,恐怕還是希望透過這些宮女來籠絡並監控這些諸侯王。劉恆對呂后的賞賜,自然不敢疏忽。

被賞賜給每位諸侯王的宮女各有五人,竇姬能深受代王寵愛,一定有她獨特的個人媚力。加上前面提過,竇姬還是侍奉過呂太后的宫女,對她當然要另眼相待,以免引起呂后的不滿而遭不測。所以「代王獨幸竇姬」除了竇姬的外貌,更大的原因應是考量當時的政治局勢。

 

竇皇后時期

漢文帝在代王時期,代王王后已為他生下數子。不過之後陸續死亡。所以,漢文帝繼位後,立劉啟為太子,竇姬也因此登上皇后寶座。後來竇皇后不幸生病,雙目失明,漢文帝卻又寵愛能歌善舞的慎夫人和尹姬。甚至讓慎夫人的待遇與竇皇后相當。有名的事件即是:

有一次,漢文帝帶著竇皇后、慎夫人到皇家林苑游玩。當時由於慎夫人備受寵愛,所以,在宮中時,慎夫人常是同席而坐。但這次,郎署長在佈置坐席時,大臣袁盎卻把慎夫人的坐席拉退。慎夫人很生氣,皇上也為此勃然大怒,直接帶著慎夫人回宮。之後袁盎向漢文帝勸說:尊卑有別,才能上下和睦。如今陛下已經立了皇后,慎夫人只不過是個妾,妾和主怎麼可以同坐呢,這樣會失去尊卑的分別。而且陛下寵愛慎夫人,就給她豐厚地賞賜。陛下認為是愛惜慎夫人,其實恰好成為禍害她的源由。陛下難道沒有聽過「人彘」的事情嗎? 漢文帝認為袁盎說的有道理,這才轉怒為喜,並召來慎夫人,把袁盎說的話告訴她。之後慎夫人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

由此看來,漢文帝雖然喜愛慎夫人,卻不至於不講道理、超過限度。且漢文帝是個自奉儉約的人,例如:他平時穿的就是質地較為粗厚的衣服,對於慎夫人,也不准她穿著拖地的衣服,所使用的幃帳等也不准繡彩色的花紋,希望以此做為天下人的榜樣。

所以竇皇后雖然掌握後宮大權,卻沒有對受寵嬪妃展開迫害,這裡看出她是一個具有寬大心胸的人。有權力也有品德的皇后,則不易挑起事端。但這或許也與漢文帝行事有所節制、慎夫人與其他嬪妃未能生子,對竇皇后的地位無法真正構成威脅有關。

 

竇太后至太皇太后時期

竇太后至太皇太后時期的重大事件,主要是竇太后欲立梁王為太子,以及竇太皇太后在重黃老輕儒家的觀念下,對儒家學者所造成的傷害。

()欲立梁王為太子

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小兒子,他對母親非常孝敬,每次聽說太后生病,吃不好睡不好時,就常想留在長安侍候太后。竇太后也非常溺愛他。漢景帝尚未立太子時,曾經在閒談時對梁王說:千秋萬歲之後,將把帝位傳給梁王。梁王雖然明知這不是景帝的真心話而推辭,但心中暗自歡喜,竇太后也同樣高興。直到漢景帝廢栗太子,竇太后想立梁王為太子,大臣及袁盎等人對景帝關說勸阻,並入宮謁見竇太后解說其中的道理,竇太后從此不再提起讓梁王為太子之事。梁王也因未能如願繼承帝位,怨恨並暗中派人刺殺袁盎及議臣十餘人,以致險遭殺身之禍。梁王之所以做出刺殺大臣等謀逆之事,歸咎其原因在竇太后的寵愛與放縱,所謂「慈母多敗兒」可見一斑。而竇太后能接受眾大臣的意見,也展現出她不會因私情而危害國事的政治智慧。

 

()重黃老輕儒家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史記外戚世家》記載:「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也由於她對黃老之學的重視,儒家學者不易得到重用的機會。不過不重用儒家學者事小,竇太后還做了些為人批評詬病之事。例如:

漢景帝時,竇太后召轅固生問他讀《老子》這本書的體會。因為轅固生說《老子》這部書只是「家人言耳」,惹得竇太后發怒,竇太后便逼轅固生和野豬搏鬥,還好景帝知道轅固生是直言並無過錯,就借給他鋒利的兵器,挽救了轅固生一條性命。

又如漢武帝時,竇太皇太后把愛好並提倡儒家學說的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免職,又找出趙綰、王臧的過失來責問武帝,武帝把趙綰、王臧交付論罪,後來趙綰、王臧等人都自殺。

竇太皇太后在景帝、武帝時,一直於幕後處理國家大事,到她去世前,武帝都不再重用儒生,可見她對國政的影響力。而造成她心胸狹隘、無法容忍儒家學者的原因,最主要由於儒家學者奏請武帝實施建造明堂等的這類事情,已經嚴重危害她的政治權力,迫使她必須明快果斷的處理這個危機。

 

竇太后何以身處政治決策核心的原因探討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竇皇后除了憑藉自己的條件之外,當時的大環境是否也提供了她可以發揮的舞臺,才能相得益彰呢?

(一)  政治思想與經濟復甦

黃老政治最主要的特點是清靜無為,主要內容是勸課農桑、輕徭薄賦、減免苛刑、節約皇室與國家開支、少修土木工程等。這些措施無疑對恢復社會經濟和安定人民生活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黃老思想在漢初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所以,漢初統治者為其政治目的崇尚並利用了黃老思想。則「文帝本修黃老之言,不甚好儒術,其治尚清淨無為。」「竇太后又好黃老之術」等,也就不言可喻了。

西漢從漢高祖到武帝初年大約七十年的時間,基本上是以黃老思想做為政治統治的思想。雖然「從行政上看,它並沒有明令定為國家的統治思想。」但漢朝取代秦朝成為新的政權,如何記取秦朝滅亡的教訓並能永續經營,確實是漢初統治者的重要課題。且在經歷長期的戰亂之後,社會經濟凋敝,急需恢復。漢高祖時的大臣陸賈、漢文帝時的大臣賈誼等人,為避免重蹈秦之覆轍、恢復經濟穩定政權,也提出施行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等的相關建議。雖然當社會經濟穩定之後,黃老思想的治國策略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做為暫時性、階段性的任務在漢初還是成功的。所以由整體歷史氛圍來看,竇皇后堅持黃老政治思想,對當時的政經發展而言,顯然有其正當性,且是功大於過的。

 

(二)  婦女地位的提昇

西漢承襲秦制,秦朝婦女的地位不低,根據會稽刻石記載:「防隔內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提到男女都應潔誠相待,禁止縱欲。特別的是若丈夫在外淫亂,殺了是沒有罪過的。漢初對婦女的看法受到秦風的影響,因此與後期相較,婦女有比較高的地位。

其次,漢初婦女地位的提昇,有賴較獨立的社會經濟地位。如《史記.高祖本紀》:「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即呂后與兒子一起在田裡除草。《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朱買臣「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指朱買臣擔著柴,邊走邊讀書,妻子也擔著柴跟隨著他。這些事情證明了婦女對家中經濟來源的重要性。漢初百廢待舉,婦女生產力量的投入,對社會國家有相當大地幫助。在此情況下,婦女的地位自然會較受尊重。且西漢的家庭結構基本上是「五口之家」,家庭的成員都要參與生產外,由於家庭成員少,所以家庭中丈夫與妻子的關係,自然容易相對平等,這也就為婦女地位的提昇提供了可能的環境。

另外,漢朝非常重視孝道。198312月湖北荊江市荊江縣張家山出土的《二年律令》是一部西漢初年頒佈的法律,非常推崇孝道,對不孝罪的處罰非常嚴厲。以孝道融入西漢法律,除了感化民眾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移「孝」作「忠」,維護國家統治權。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袁盎曰:「陛下居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在此我們看到漢文帝對母親的孝心。漢文帝還因憐憫緹縈的孝心,在十三年(西元前167年)五月頒布廢除肉刑的命令。在上位者以身作則,不僅在家庭中實踐,並利用機會推行、教化百姓,希望讓社會秩序趨於和諧穩定。因為重視孝道使得長輩受尊敬,「母親」的角色亦然,當然也有助於整體婦女地位的提昇。

 

(三)  后妃議政

漢初由呂后開始就對政事有許多參與,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尤其女性在此時有較為獨立的社經地位,且朝廷對女性議政所採取的態度較為寬容。而且,有時候朝廷大臣為了顧全大局和自身安全,也會對后妃議政採取妥協的態度。這些都對后妃議政提供了可能性。

女性在此時有較為獨立的社經地位,前文已做說明。至於朝廷對女性議政所採取的態度較為寬容,則因當時統治者的開放氣度對女性有利。漢初局勢初定,禮儀等各項規範大都缺乏。需要以更寬容、開放的態度,廣納建言、重新調整。而由呂后掌權之時,大臣並未以她的性別做為反對的原因,在乎的重點是在劉氏的存續。至司馬遷的《史記》,還將呂后列入本紀,視為帝王,也反映西漢中期對女性議政的態度。在朝廷對女性議政採取較寬容態度的情況下,若后妃已實際參與議政、掌握權力時,朝廷大臣們雖然不見得心悅誠服,也只能先順從后妃的意思,向后妃妥協,等待時機成熟後再想辦法改變。

前面提到「孝道」使得婦女在家中的地位提升。進一步來說,對孝道的重視,也形成后妃議政的倫理基礎。如漢惠帝對呂后迫害戚夫人、漢景帝、漢武帝對竇太后迫害儒家學者等,都無法阻止。即是在家族地位上、在家庭倫理的基礎上,母親與祖母的地位很難被撼動,做為一個帝王還是必須尊敬她們。不過,不論她們的權勢有多大,她們還是「以男性的親屬身份代替男性執掌權力」,身份依然是母親、祖母。

 

竇皇后的一生豐富多釆,她由竇姬時期的外貌與特殊身份取勝;竇皇后時期是一個有權力也有品德的皇后;竇太后至太皇太后時期,是個溺愛小兒子的母親、能聽進勸諫的太后,也是一個不輕言放棄權力的太皇太后。她對西漢王朝的貢獻不小,但卻也未見君臨天下的野心。所以,根據上文的討論得知,當時的大環境確實提供了竇太后可以發揮的舞臺,雖然史料對竇太后的記錄十分有限,但重新審視歷史文獻,對她的歷史功過給予較公正的評價之後,看出不論是時勢造人或人造時勢,竇太后在人生不同階段均努力發揮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創造出無限價值,所以才能在西漢歷史舞臺上散發出獨特的媚力。

History 145391560356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