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楚漢相爭」看領導        劉偉澍編寫


 


「從歷史看領導,向古人借智慧」


政事不與萬般同,要有道德不能沒有專業但不全關乎專業,要有學問關乎


一、要有見識:見識到哪裡、決策到哪裡;


二、要有判斷力:「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史記淮陰侯列傳);


三、要對人性的體察;


四、要有用人的能力:匯聚眾人之才智以為己用;


五、要有反省的能力。


 


好人與好的政治領袖並沒有絕對的等號,但是,領袖不得為壞人,


然而,領袖有領袖之道——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七十九章)


歷史的價值:在經驗與教訓——後人取鑒


易經大畜卦:「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索羅斯(George Soros)我有認錯的勇氣。當我一覺得犯錯,馬上改正,這對我的事業十分有幫助。我的成功,不 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永遠準備好修正錯誤。 無論對別人或我自己,我都非常挑剔又批判。但是既然我這麼批判,同時也很容易釋懷 (forgiving)。如果我不懂得諒解自己,就沒辦法認錯。一旦我們都能夠體會,「不完美 的理解」是人類既存的限制,犯錯也就沒什麼好丟臉的,只有無法改正錯誤才是羞恥。把 認錯當成驕傲的來源,才能保住自我。」

 


女明星荷莉貝端——反省為成功之本 (網路流傳)


想贏,要先認輸,再求突破在好萊塢,有影星們意欲爭奪的奥斯卡金像獎,但搶在奥斯卡獎頒獎前一 天公布的「金酸莓獎」,選出的卻是最爛女主角,也可說是眾星們最想遠離的獎項。 2002年,荷莉貝瑞打敗眾女星,得到奥斯卡金像獎影后,不久後,她卻因為在電影「貓女」中, 被認為「只會賣弄身材,亳無演技」,成為「金酸莓獎」的最爛女主角入圍人選之一。 舉辦了二十多年的「金酸莓獎」,每年都由評審們選出他們認為演技最爛的男女主角,卻很少有人願 意出席領獎,因此大家都認為,荷莉貝瑞八成也不會出席。沒想到,荷莉貝瑞不但盛裝出席,當主持 人宣布她的名字的時候,還假裝一副不可思議地驚訝,雙手抱頭,然後興奮地說: 「天啊!真想不到是我得獎!」


隨後,帶著她所得到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盃上台,她的舉動讓現場的來賓與媒體幾乎都笑翻了。 接過金酸莓獎之後,大家都很想知道她會說哪些話,只見荷莉貝瑞說: 「各位評審委員們,辛苦了。既然我得到了這個獎,我也要跟我的經紀人分享。」


 


當她的經紀人上台之後,荷莉貝端告訴經紀人:


「下次接片子的時候,記得幫我挑一部好一點的片子,不要選這麼爛的劇本。」


全場又是哄堂大笑。接著,荷莉換上了正經的表情說:


「從小,我的媽媽就告訴我,想贏,要先認輸,輸了就輸了,一個不敢接受失敗的人,也沒有權利接 受成功的機會。


荷莉的一番話,激勵了在場的來賓,也廣受媒體的喝采,隔天,幾乎各大報的頭版都是她的版面,荷莉因此搶盡鋒頭。不管你是非志願離職、被公司遣散、失業、被倒錢,或是創業失敗,傷心難過是一定的,但是就接受吧。有句話說「哪怕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也還是要種蘋果樹。」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光抱怨並不會讓事情更好,但接受事實之後,往往可以找出另一道出口,荷莉貝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楚漢相爭之史實簡介














項羽篇



劉邦篇



項羽的人格特質:


(1) 聰敏


(2) 不耐挫折


(3) 不能全始全終



 劉邦的人格特質


(1) 意豁如也:心胸開闊,沒有強烈的主觀


(2) 大度,從大處權衡事理


 



項羽失敗的原因


(1) 基本面:格局太小,天生不是帝王的料


(2) 策略面:欠缺宏圖遠略


(3) 技術面 - 掌權之後不能公平處事,因而失去民心



劉邦成功的原因


(1) 善於評估人文效應


(2) 彈性大


(3) 練達人情,與人同利


(4) 不拘一格用人才


(5) 引人之長以為己用



 


項羽篇


() 項羽的人格特質:


項羽本紀 - 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1) 聰敏


殷本紀 -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 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纣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 「天知「认訖我殷椒,無敢知吉,徘王不相我後人,維渓歡用自 絕天棄我不虞知天性,典今我民罔不欲,曰『天 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 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諫矣。I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去旬 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迺強諫紂。辦制。 纣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


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


(2) 不耐挫折


(3) 不能全始全終


火攻: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 將苑不陳篇:「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 善敗者不亡。


 


(二) 從項羽的悲情看命運


三歲看老 - 史記百三十篇字字珠璣、篇篇精采的文章中,兩千年而下,被討論最多、被改編成戲劇最多的一篇就是「項羽本紀」。「項羽本紀」是載紀西楚霸王項羽的一生:項羽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文武全才的教育.,廿七歲一出道就是統兵的將軍,其後八年之中歷經大小戰役七十餘場,從來不曾打過敗仗,最後卻敗於混混出身的劉邦!



垓下被圍困之時,項羽悲憤的喊出:「天亡我也,非戰之罪——是老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的作戰能力不如人!」然後一個人衝出重圍,親手殺了兩三百人向愛妃虞姬及部屬證明:自己的戰鬥力依舊超群,而今之所以落入被包圍的困境乃是出自天意!


第二天,項羽突圍至烏江邊、拔劍自刎之際,再度發出怒吼:


「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項羽怨天的哀音響澈千古!兩千年而下成為多少懷才不遇之人的共同心聲!只是,史記的作者太史公 並不認同項羽的悲情,太史公認為:項羽的悲劇命運乃是他的性格所致!


天資穎慧的項羽在求學的歷程中稍遇挫折即放棄學習,並且有一套自我的心理建設:不肯好好的學習認字,而將認字的功能貶抑為「只是用來記姓名而已」!學劍不成,將劍法貶低為「劍一人敵, 不足學」——千載而下,任誰皆知「識字」是進入文化寶藏的敲門磚,而練劍不僅僅是與人爭戰,更可以修心養性,事實上,任何技法的鑽研都可以圓成心性修養項羽這種攻擊性的說法只是企圖遮掩自己的學習中的挫折與面對挫折的無能;項羽不能反躬自省,檢視自己求學的態度、學習的方式,以進一步尋求處理挫折的方法,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擊學習的標的,這種心態的一貫發展就成為: 面對無可挽回的挫敗之時就攻擊老天!所以,太史公感嘆:項羽至死都沒有弄清楚自己為何一敗至處逆境,借境修心,正好用以檢視自己的不足、不能,從而激發精進之心,當然可以因此而增加自己的能量、能力,而成為向上提昇的動能;所以,情境之來,結局是好、是壞,當然是有自己來決定! 項羽「怨天」的悲音千載而下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弦,因為他道出了人心之所同然!太史公以悲憫 之心鋪陳項羽的悲憤,卻也點出項羽的迷思:徒然怨天卻不能自省!天生福報上好卻沒有持福的智 慧,福中造罪,當然果報自受!


 


「項羽本紀」這篇兩千年來備受矚目的傳記一開始是這樣寫的:


「項籍(項羽之名,項羽名「籍」、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太史公於項羽傳記之始是載記這位貴族子弟的求學過程;從這段記載之中可以清晰看到:在只有貴族才能接受教育的年代,這位年輕人是很幸運的,他很容易受到文武全才的教育;而在他的求學歷 程中也可以發現項羽天資聰敏,學習力極強!而從這段求學歷程中,關乎項羽一生成敗的致命傷也呼 之欲出——「不耐挫折」與「負面思考」


() 項羽失敗的原因:


1基本面:格局太小,天生不是帝王的料


孫子兵法軍形篇 -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1.匹夫之勇


淮陰侯列傳 -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 此特匹夫之勇耳。」 (1)集解晉灼曰:r廢,不收也。」索隱孟康曰:「廢,伏也。」張晏曰「廢,偃也。」


陳丞相世家 - 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 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


孫子用間篇 - 昔殷之务虹,伊執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 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2.婦人之仁


淮陰侯列傳 -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 功當封爵者,印刑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3.不能接受逆耳之言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婴,燒秦宮室,火三月不 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 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4.制式化思考:不能權衡輕重


新序說苑:「晉文侯問政於咎犯,咎犯對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割以分民而益其爵祿,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地而民知貧,古之所謂致師而戰者,其此之謂也。」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可各,各則 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 虛則寇實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騎且各,其餘不足


觀也已。」


陳丞相世家 - 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高祖本紀 - 高起、王陵對曰:「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 天下也。」


 


5.單一價值觀:迷信武力 淮陰侯列傳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項羽本記 - 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到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藤而不自責,過 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項羽本紀 - 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


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 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清圍,斬將, 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嚮。漢軍圍之數重。


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驰下,期山東為三 處。於是項王大呼驰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倶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乃謂其騎曰:「何如?」


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2、策略面:欠缺宏圖遠略


凌稚隆••(項羽)從來無統一天下之志」(補標史記評林卷七頁十八) 刻舟求劍.•以楚國舊貴族的眼光思維看當時的天下大勢,未能看清潮流所趨、未能掌握時代脈動,忽略新興的平民勢力!


 


3、技術面:掌權之後不能公平處事,因而失去民心


A.遷逐義帝、形成不良風氣


淮陰侯列傳 -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項羽本紀 - 太史公曰「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


正義顏師古云:「背關,背約不王高祖於關中。懷楚,謂思東歸而都彭城。」


 


B.分封不公、自貽伊戚


淮陰侯列傳 -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准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 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C.殺降


在項羽進攻秦軍時期,項羽雖對秦國降將頗為禮遇,但卻對降卒、降城毫不手軟。章邯投降時, 項羽坑殺了秦降卒二十萬;入咸陽時,整個情勢本已被劉邦穩定下來,項羽卻是殺子婴、燒都城,毫無仁義之師的味道。 如果說,這是反秦戰爭中的必要之惡,那麼在分封諸候後,分明已取得天下之大器,又何必在 擊潰田榮時,燒遍齊地,又坑殺降卒?


攻劉邦時,明明已大勝,卻一味追殺敗軍,殺十數萬又逼十數萬人跳河。更誇張的是攻彭越時,只因外黃城曾向彭越投降,即便外黃城居民曾參與保衛城池的行列,但從未與項軍接戰過,項羽卻因此想坑殺十五歲以上之男子。


一連串的舉動,不但顯示出司馬遷所刻意營造出來,項羽性格中殘暴不仁的一面,同時也証明 了項羽仍以諸候自居,絲毫沒有已有天下的自覺。


而司馬遷藉由外黃城一位少年的口,更說出了項羽失敗的關鍵:「彭越彊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阮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 (意譯:彭越引軍進攻外黃城,當地居民因恐懼而暫時投降,只等項羽來解救。當項羽軍至,卻 又因此要坑殺百姓,則百姓怎會誠心歸服項羽?這個消息一旦傳了出去,之後所有的城鎮為了 自保,也只好奮力抵抗項羽大軍了。)


換言之,司馬遷記下這些事件,無非只為了表明一件事:所有的阻礙,都是項羽自己造成的, 怪不得旁人,更怨不得天。


 


資治通鑑唐紀•46陸贄:


「以一人之聽覽而欲窮宇宙之變態,以一人之防慮而欲求勝億兆之姦欺,役智彌精,失道彌遠。項籍納秦降卒二十萬,慮其懷詐復叛,一舉而盡阬之,其於防虞,亦已甚矣!漢高豁達大度,天下之士至者,納用不疑,其於備虞,可謂疏矣!然而,項氏以滅,劉氏以昌,蓄疑之與推誠,其效故不同也。 秦皇嚴肅雄猜,而荊軻奮其陰計;光武寬容博厚,而馬援輸其款誠。豈不以虛懷待人,人亦思附;任數御物,物終不親!情思附則感而悅之,雖寇讎化為心膂矣,意不親則懼而阻之,雖骨肉結為仇慝!」 「陛下智出庶物,有輕待人臣之心;思周萬機,有獨馭區寓之意;謀办有過慎之防;明照群情, 有先事之察;嚴束百辟,有任刑致理之規;威治四方,有以力勝殘之志,由是才能者怨於不任,忠藎者憂於見疑,著勳業者懼於不容,懷反側者迫於及討,馴至離叛,構成禍災。天子所作,天下式瞻,小猶慎之,矧又非小!願陛下以覆車之轍為戒,實宗社無疆之休。」


 


天子所作,天下式瞻


最後我想以《資治通鑑》陸贄的一段話,作為結尾。當時德宗問陸贄:「現在許多的藩鎮對唐朝又起二心了,我們應該怎麼辦?」陸贄回答:「假如要以一個人的聰明去了解宇宙的所有變化,要 以你一個人去防止世上幾萬人對你的欺詐,這是做不到的,因為你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以前項羽將秦的二十萬降卒全部殺光,算是防備得很透徹了。相對的,漢高祖豁達大度,對於所有歸順他的人,都依著他的能力分配工作。陛下覺得你的聰明超過別人,你思慮得很週到,你謀略得很寬,以為這樣可以防備別人的詐欺。你用力量管束百官,用威嚴統治天下,這個情況下,有才能的人覺得無處施展, 對你忠心的人怕被你懷疑,有功勞的人怕你容不下他,對你有不執的人怕你追討他的責任,於是鋌而走險,做出更多的壞事。天子的行為,全天下都在注目。一些小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治理天下呢? 希望你拿前朝許多的内亂當作自己的警戒,不要做出錯事。」這一段是很多領袖都應當記得的,不可以任一己之聰明來壓倒天下。(Quote許俥雲著:「從歷史看領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