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兵聖韓信傳述  劉偉澍編輯


 


唐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為鏡,可以知興衰   為鏡,可以知得失。」(舊唐書)


    國際知名的股票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 (Jim Rogers) 讀書的選擇:


        一、哲學,二、歷史,三、心理學。


「史記」全方位涵蓋了這三個面向,作者:司馬遷,歷經災劫、不僅未被銷鎔、反而綻放生命光華再造生命高峰。


    歷史的價值:經驗與教訓後人取鑒


    易經大畜卦:「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將苑不陳篇:「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 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出處:
  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典故:
  韓信是劉邦的大將,為漢朝大業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據《史記·卷九十二》記載,韓信起初在項羽手下當一個郎中小官,屢次向項羽獻策,都未被採用。于是就從楚軍逃亡至漢軍,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蕭何幾次與韓信談話,發現他是一個奇才。漢軍到達南鄭時,很多將士都逃跑了。韓信見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蕭何聽說,未及稟明劉邦,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還以為蕭何也逃跑了呢,原來是去追一個微不足道的韓信,不免有些生氣。蕭何述說了追韓信的理由,說韓信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才。在蕭何的大力推薦下,韓信從一名小軍官,一下子被劉邦拜為統率全軍的大將。在韓信的指揮下,漢軍果然節節勝利。攻下齊後,韓信被立為齊王;最後終于打敗了項羽,又被遷封楚王 
  韓信任齊王時,謀士蒯通就鼓動韓信造反,背漢自立,韓信不忍。劉邦平定天下後,便更加對韓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就用計逮捕了韓信。後雖赦免,卻由楚王降為淮陰侯。韓信由此也便開始怨恨劉邦,常稱病不朝。後巨鹿守將陳郗造反,韓信已事先與之達成默契,願為內應。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平叛,韓信借病不從,卻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襲擊呂後和太子。不幸事洩,呂後用蕭何之計,假稱皇上已平定陳郗,讓群臣皆來拜賀,騙韓信入朝。韓信一來便被武士捆綁,呂後命在長樂宮前將他斬首。
 
  韓信的成功是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一個人造成的。




一、韓信人格特質:大而化之、不顧細謹。


() 為布衣時寄食亭長、漂母;


() 跨下之辱;


() 漢王營中曾坐法當斬。


夏侯婴釋而不斬,並推薦給丞相蕭何;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給漢王劉邦,漢王劉邦因此登壇拜將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二、策略特質:善用形勢,能掌握人心與形勢之互動。


漢中策:為隆中對之張本.,閎觀天下大勢、且深識敵我之短長。


() 知彼:詳論項羽用人之不當,器小易盈、迷信武力之人格特質及盛極必衰之理;


() 知己:告知劉邦可用之籌碼。


() 策略:   


1、鎖定目標: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


2、收攬人心:關中百姓民氣可用、麾下士兵皆思東歸;因勢利導,必有勝算。


孟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得乎丘民為天子。」(盡心 孟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與爾!(盡心)


 


三、韓信之戰功


() 重回關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滅魏豹


() 破趙(井陘之戰——背水佈陣)


() 降燕


() 平齊


() 垓下之戰(四面楚歌——項羽聞漢軍楚歌,以為漢軍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走。)



井陘之戰韓信得一謀士廣武君,二人之對白頗見佈局之妙


於是信問廣武君曰:「僕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


廣武君辭謝曰:r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


信曰:「僕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因固問曰..「僕委心歸計,願足下勿辭。」


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r人擇焉』。


顧恐臣計未必足用,願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閼與,一舉而下陘,杯爆朝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内,威震天下,農夫莫不輟耕釋知,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若此,將軍之。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之丘,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燕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若此 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為亦過。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集解如淳曰:「恐滅亡不久故也。」



四、韓信失敗的原因:


() 昧於形勢


1、項羽派武涉游說韓信自立以成鼎足之勢:


天下大勢:共苦秦久矣,人心望治;


劉邦人格特質:反覆無常.


韓信處境:足下得以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


建議:反漢,與楚連合,三分天下王之。


 


2、蒯通遊說韓信


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


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1)天下大勢:天下權在韓信,韓信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


(2 )人性 - 利盡交亡


a、張耳(常山王)、陳餘(成安君)為布衣時,陳餘父事張耳,約為刎頸交,其後相怨,必置對方於死地。


 b、文種、范蠡存亡越,霸勾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c、野獸已盡而獵狗烹。


d、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成安君;以忠信言之則不過文種、 范蠡之於句踐。


(3) 韓信處境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扶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 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 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4) 建議:兩利而具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5) 作決斷須突破慣性思考:夫隨廝養之役者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


 


3、被軟禁長安之後仍不能調整行事風格。


韓信自「楚王」降等為「淮陰侯」,軟禁於長安城。 有一天,劉邦與韓信閒聊,討論諸將才能之優劣高下,最後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軍隊?」


韓信說:「陛下至多只能率領十萬軍隊!」


劉邦忍不住問道:「那你能帶多少?」


韓信回答:「臣多多而益善耳!」(「多多益善」之成語典出於此)


劉邦笑道:r『多多益善』,那為什麼會被我生檎?」


對於劉邦的諷刺,韓信的回答是:「陛下不能將兵,而善於統帥將領,這就是我為陛下生擒的原因……


接著韓信還是忍不住說了 一句:「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劉邦與韓信這段對話可以看出:韓信絕對是一位傑出的領導人,在沒有「控制幅度」的理論的上古,他已清晰認知: 「管理者所能有效『直接』管理的部屬人數」,並且清晰認知這也牽涉到「個別差異」!


但是,當時他是糊塗的,他有兩件事沒弄清楚:


1、當時不是在開學術研討會,而是r君臣對話」!


2、物換星移,時移勢異,劉邦並非昔日的老戰友,而是當時權力在握的帝王——未能適時輸誠也罷,還要抒發心中的感嘆:


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此段話之言外意大有:你雖然才具未必超人,但是命好啊!) 面對一位已對自己諸多忌憚的長官如此放言無忌,不就是自找麻煩嗎?


(控制幅度【span of control】,是指管理者所能有效「直接」管理的部屬人數。依古典學派的組織理論,管理幅度 是否適當,對於組織的整體結構及效率都有影響。)



()衣食情結


1、答覆武涉:「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與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時我、言聽計用,故我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我謝項王。」


2、答覆蒯通:「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 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 以鄉利倍義乎?」


 


五、結局:韓信被夷滅三族


() 高祖以陳平計偽游雲夢,夏侯婴隨行 (韓信殺鍾離昧)


其實,當韓信接到須赴陳縣朝見天子的詔書,因為事出突然,心存疑懼,對於去與不去,舉棋不定. 但是轉念一想,自己也沒有犯罪,劉邦不至於對自己怎樣,不過又擔心面謁劉邦會被活捉,這時有人 勸說韓信:r殺了鍾離眛面謁皇上,皇上一定很高興,就不會對你怎樣了!」


鍾離眛是項羽手下名將,與韓信是老朋友,項羽死後,逃到楚地投奔韓信。劉邦非常痛恨鍾離眛,聽說鍾離眛在楚,下詔韓信逮捕鍾離眛,韓信不肯出賣朋友,硬頂著沒有交人但是,面對r殺鍾離 眛以討好劉邦」這樣的建議時,韓信居然會將劉邦將巡行到陳之事跑去與鍾離眛商議,鍾離眛大為光 火,說:「漢所以不攻擊楚地,就是因為我鍾離眛在您這兒!若欲以我討好漢皇,我今日死,您閣下也馬上被 消滅!」乃罵韓信:「您實在不是長者!」就刎頸自殺。鍾離眛既已自殺,韓信乃持鍾離眛的頭,趕赴陳地晉謁漢高祖劉邦,而結果也真的如鐘離眛所預料:韓信被活捉生擒!


 


從鍾離眛的死可以發現圍捕韓信乃是全方位佈局,沒有留下一絲縫隙,事先連可能助韓信一臂 之力的人都設法剪除.,而一位神機妙算、天下無敵的軍事天才怎會處事如此慌張?以致於不僅失去老友、失去老友的尊敬,其實也是自斷臂膀、自陷絕境?追根究底乃是r心態」問題r衣食情結」 作祟,天下已定,韓信也不想再打仗,只想保住半生戎馬所得的一塊地好留作子孫衣食的依靠;所以,楚地比當初劉邦所承諾的齊地差很多,楚地貧瘠,四面無險可守,根本不是可據地稱雄之地,韓信也安然接受、不曽計較、不見抗爭,因為,韓信並非貪得無饜之人,他只要他該得的,只是,這位以「擅用形勢取勝」著稱的軍事天才卻沒有看到,他的小小心願其實大大的違反當時的天下大勢!


 


() 蕭何偽稱陳豨造反被平定,騙韓信入宮道賀,被斬之長樂鐘室。


韓信之遭誅戮乃至夷滅三族,追根究底,乃是「昧於形勢」


楚漢相爭之際,韓信是劉邦的左右手,劉邦對之倚重,當時無人可比,劉邦之能一統天下,韓信居第一功,這是史家的公論.,但是,天下歸於劉邦之後,韓信這個左右手頓時變成劉邦眼中之釘,背上之 刺。劉邦在打敗項羽之後就收回了韓信統率漢軍的指揮權,接著又改封他為楚王,這兩項措施顯然 是劉邦為防範韓信而精心策劃的。因為韓信的特長是帶兵作戰,將而無兵,就不易造反。楚地貧瘠, 四面無險可守,由韓信擔任楚王,即使他日後反叛,也容易對付。


這樣形勢的丕變,雄才大略、深諳形勢、人情而不顧細謹的韓信卻不知不覺,還不時要點一點劉邦,讓劉邦知道自己的才能有限——韓信臨死時感慨:「乃為兒女子詐,豈非天哉!」此語乃是不明宇宙實相,韓信的下場乃是緣於不知趨吉避凶,關乎於性格、無關乎天命!


韓信之死引起後世人們的深切同情,不少詩人作詩獻詞,寄託對韓信的哀念:


赤龍得水上天去,鐘室酬功付刀劇。 漢家青史兩釣台,千秋獨為韓信(郁植:〈韓侯釣台〉)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藉鐘室嘆良功。遂令後世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劉禹錫人韓信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兵聖韓信傳述


唐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為鏡,可以知興衰   為鏡,可以知得失。」(舊唐書)


    歷史的價值:經驗與教訓 後人取鑒


    易經大畜卦:「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將苑不陳篇:「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 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wsliu 的頭像
    dwsliu

    活得精采,劉偉澍的學習網站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