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宗教
|
基督教 |
伊斯蘭教(回教) |
佛教 |
宗教人口 與分布 |
在全世界基督徒約有24億人,全世界基督徒中天主教徒約佔50%(12億),新教徒約18%(4.5億),東正教徒約12%(3億),還有其他教派20%。 |
全球人口的23% 即15.7億的人口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是中東、非洲的大部分及亞洲主要部分的主流宗教,當中的89%-90%是遜尼派,10%-13%是什葉派,在穆斯林當中,阿拉伯人佔大約20%,全球穆斯林裡的約62%都住在亞洲。土耳其及伊朗是最大的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非洲的埃及和奈及利亞擁有人口最密集的穆斯林社群。在許多歐洲國家,伊斯蘭教是第二大宗教,僅次於基督教。 |
全世界約有12億佛教信眾,主要於東亞、中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 目前佛教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日本、南韓、北朝鮮、蒙古國、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和汶萊,同時亦在印度、孟加拉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國境內有零星之分布。其中,佛教在柬埔寨和不丹被立為國教。近年來,佛教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也有發展。 |
宗教發源 |
基督教於公元一世紀在西亞從猶太教分支出來,成為獨立的宗教,四世紀時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其中心逐漸轉移至歐洲,並由此傳播至世界各地。 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公教(在中國稱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國稱東正教)。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中心,教導權主要於教宗與大公會議;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維護基督宗教為口號,奪回被穆斯林佔領的聖城耶路撒冷,展開了8次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
基督宗教基本經典是聖經,由《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大部分構成,聖經是教義的根本基礎。
|
伊斯蘭教發源於七世紀早期的阿拉伯地區。伊斯蘭教(阿拉伯語:الإسلام, al-’islām)或回教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論宗教;《古蘭經》被伊斯蘭教信徒視為創世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安拉;安拉派遣了多位先知給人類,但最終訊息是傳達給最後先知穆罕默德,並載於古蘭經。
|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經由錫蘭傳播到東南亞一帶,主要影響東南亞的印度支那等地。北傳佛教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早在公元1世紀的東漢時佛教就傳入中國,後又傳入古朝鮮、日本;北傳佛教於公元8世紀正式傳入印度北鄰的西藏;至此,北傳佛教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支。藏傳佛教這個教派對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
|
基本信仰 |
基督教相信那位獨一的神(或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他降世為人,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並三天後復活。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也將復活,與神同在,有永遠的生命,他是人類的救主。 獨一真神或譯「上帝」、「天主」:宇宙間有一位獨一的至高神,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稱為耶和華。三位一體,聖父是萬有之源,聖子是耶穌基督,聖靈是神的靈。
|
安拉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主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是真主的最後使者,而古蘭經則是穆罕默德在超過二十年的時間裡接受啟示所得的神聖之書。 古蘭經的經文是在610年至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逝世前經由天使加百利傳達給穆罕默德。 穆斯林相信先知是人,而不是神。在伊斯蘭神學裡,耶穌只是一位凡人,而不是上帝的兒子,穆斯林只認為耶穌是一位先知。 |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三界脫離輪迴。
|
基本教義 |
「愛」是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觀的最重要的一點,神對人最大的誡命是要愛神、愛人。另外,基督教也強調認罪、悔改、饒恕、謙卑等等。「十誡」和「登山寶訓」是聖經中對道德的比較集中的論述。
基督教認為愛來於神,行善的目的是為了榮耀神,善行需要出於真心的愛。
|
穆斯林被鼓勵在日常生活裡去效法穆罕默德的言行。 穆斯林每天必須禮拜五次,每次禮拜都面向麥加的克爾白進行。在許多穆斯林國家,當地的清真寺會在適時公開播音喚禮。禱文以阿拉伯語誦讀,由古蘭經的經文組成。 穆斯林有義務將積蓄的固定部分捐獻出來,幫助窮人及用於傳播伊斯蘭教。 穆斯林在一生裡至少須到麥加朝覲一次。 |
佛教的基本教義從解脫眾生苦難為出發點,教義以四聖諦、十二緣起為核心。要求僧侶信徒遵守五戒十善等戒修四無量心,並教導以禪觀三界皆是痛苦穢污擺脫對慾望的執著,在加以進入高級禪觀脫離三界輪迴,獲得神通。佛教認為只要是輪迴,就無法避免會受苦。有情眾生要想從苦中真正的、徹底的解脫出來,只有脫離輪迴。 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佛教認為,世間萬法都是依因緣而生,依因緣而存在。世上沒有不依靠其他事物而獨立存在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緣合和而成;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不受其他事物的影響,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不影響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後果的「因果關係」。 在家眾的居士和居士女在皈依後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遵守五戒,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劉偉澍 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