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隔夜菜冰箱放18個小時亞硝酸鹽全超標菜肴放冰箱24小時吃不得

冰箱放18個小時亞硝酸鹽全超標菜肴放冰箱24小時吃不得
        18小時後隔夜菜放到第二天中午,炒青菜、紅燒肉、紅燒鯽魚亞硝酸鹽含量都超過了國家標準。菜肴放冰箱24小時吃不得(隔夜菜冰箱裡放24小時,亞硝酸鹽含量全部嚴重超標)其中炒青菜超標34%,韭菜炒蛋超標41%,紅燒肉超標84%,紅燒鯽魚超標141%。實驗人員說,出鍋後24小時,葷菜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厲害,是因為紅燒的菜肴,所用的調料中本身就含有硝酸鹽,而且葷菜蛋白質含量高,24小時後,微生物分解了大量蛋白質化合物,促使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
攝入3克亞硝酸鹽即可中毒致人死亡
       
亞硝酸鹽可使血中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運氧的功能,致使組織缺氧,重則死亡。長期食用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腸癌等疾病。

 

省錢吃隔夜菜 產生「亞硝酸鹽」恐胃癌

作者: 華人健康網記者郭靜育/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1127

  •  

隔夜菜會產生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恐致癌。(攝影/羅詩樺)

台灣可以說是胃癌的高罹患率國家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依舊位居第1名,其中胃癌列居男女癌症死因第5名,現代人生活忙碌,造成三餐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胃癌悄悄找上門,但你知道吃隔夜菜竟然也會導致胃癌嗎?營養師表示,隔夜菜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促使罹癌機率增高。

 

許多民眾常會吃前一天剩下的隔夜菜,或是把吃不完的菜放到冰箱,隔天加熱繼續吃,雖然節儉、不浪費食物是美德,但經常吃隔夜菜卻會為自己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以日本來說,胃癌過去在日本屬於高發癌症,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開始習慣把當天煮的飯菜當天吃完,使得日本的胃癌發病率明顯下降。

 

冰箱隔夜菜 易產生致癌物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綠葉蔬菜本身就含有硝酸鹽,而硝酸鹽來自肥料、土壤,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硝酸鹽經細菌分解會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經腸內細菌分解作用,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

一般來說,隔夜菜長時間放在冰箱會導致食物變質、滋生大腸桿菌等細菌,不僅容易造成腹瀉、拉肚子等疾病,更會促使隔夜菜中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這時即便是透過高溫加熱的方式也無法徹底殺菌。

 

便當微波 營養價值流失

此外,亞硝酸鹽常用來作肉類食物防腐,像是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等食物,也添加了亞硝酸鹽,長期食用過多這些食物自然會對我們人體造成危害,甚至引發癌症。

營養師趙函穎也提到,有些上班族喜歡帶便當中午微波來吃,但其實這是不鼓勵的作法,因為隔夜菜放在冰箱冷藏除了會產生亞硝酸鹽外,經微波加熱,不僅無法去除有害物質,且飯菜的營養價值還會流失。

 

【營養師小叮嚀】:

提醒民眾,隔夜菜能不要食用就盡量避免,建議還是準備適當的份量,以免怕浪費食物,只好將剩菜一直往冰箱堆積,長期食用下來,只會對人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此外,上班族如果要帶便當,建議不要以微波的方式,最好是選擇電鍋或是隔水加熱的方式,以防疾病發生。

 

剩菜反復加熱易致癌三大原則教你健康吃剩菜

20130821 10:38:51 
來源: 家庭醫生在線

  在一般情況下,通過100的高溫加熱,幾分鐘即可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但是對于食物中細菌釋放的化學性毒素來說,加熱也無濟與事。

  剩下的飯菜反復加熱更易產生致癌物質

  剩飯菜經過長時間的放置,容易產生對人體有害的亞硫酸鉀、硫氫氨鈉等有害物質,會損害人體消化係統,導致胃酸、胃漲、頭暈,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惡心腹瀉等中毒現象。

  加熱不僅不能把毒素破壞掉,有時反而會使其濃度增大。另外,在各種綠葉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硝酸鹽是無毒的,但菜在採摘、運輸、存放、烹飪過程中,硝酸鹽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尤其是過夜的剩菜,經過一夜的鹽漬,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更高。而亞硝酸鹽經加熱後,毒性會增強,嚴重的還可導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

  食物要放進冰箱妥善保管,如果發現食物有異味、異常顏色時,千萬不要食用,食用這些變質的食物後就引起急性胃腸炎等疾病。

  吃剩菜,人們常擔心損失營養和不利健康。從這兩個方面說,素菜都不及葷菜讓人放心。那麼,怎麼才能健康吃剩菜剩飯呢?

  原則一、剩葷不剩素涼菜都別留

  眾所周知,剩菜常有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亞硝酸鹽本身有毒,在胃裏與蛋白質相遇,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有數據顯示,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80%來自于蔬菜。做好的素菜在溫度較高地方,放的時間一長,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

  此外,素菜中的營養更容易流失。這是因為一種食物中的營養素通常多達幾十種,其中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E都比較怕熱。而蔬菜的營養價值恰恰體現在豐富的維生素上,因此重新加熱的素菜,營養損失嚴重。

  食物中還有些不太怕熱的營養素,比如說鈣、鐵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人們通常會通過魚肉等葷菜攝取,因此熱一回,營養損失不會非常嚴重。

  原則二、儲存:蒙上保鮮膜涼透放冰箱

  剩菜並不是絕對不能吃,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後應立即放入冰箱。晾涼再放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霉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裏的食物霉變。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幹凈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鐘,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可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曲霉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原則三、徹底加熱

  剩菜放到第二餐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徹底加熱。所謂徹底加熱,就是把菜整體上加熱到100度,保持沸騰3分鐘以上。

  如果肉塊比較大,一定要煮、蒸時間長一些,或者把肉塊切碎,再重新加熱。豆制品更容易腐敗,因此最好多煮幾分鐘,因為豆腐中的維生素含量甚低,而它所富含的蛋白質和鈣、鎂等是不怕熱的,加熱不會明顯降低營養價值。蔬菜不適合長時間的加熱,用蒸鍋蒸傳熱效果比用鍋直接加熱更好,且營養素損失較少。

  菜千萬不要反復多次地加熱。如果魚肉第二餐還吃不完,就只加熱一半,剩下部分仍然放回冰箱深處。甚至有些熟食、豆制品可以直接分小盒凍到冷凍室裏面。

 

亞硝酸鹽可與肉品中的肌紅素結合而更安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業被添加在香腸臘肉中作為保色劑,以維持良好外觀。亞硝酸鹽對人的致死量為每公斤體重22毫克,在烹調或其他條件下,肉品內的亞硝酸鹽可與胺基酸降解反應,生成有強致癌性亞硝胺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表示,亞硝酸鹽具有防腐作用,通常用於香腸、臘腸、火腿等加工肉類製品。人體吸收過量亞硝酸鹽,會影響紅血球的運作,令到血液不能運送氧氣,口唇、指尖會變成藍色,即俗稱的「藍血病」,嚴重會令腦部缺氧,甚至死亡。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兼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亞硝酸鹽毒性極強,過量吸收會即時出現中毒反應,例如腹痛、嘔吐等,並破壞血液送氧功能,需要即時送院治理,醫院會有專門化解毒性的藥物,以及為患者輸入氧氣。

臺灣衛生福利部公告,食品的亞硝酸鹽濃度不得在成品內超過0.07g/kg水質標準的最大限值為每公升10毫克[2]

 

亞硝酸鈉還原性強,可將細菌還原,所以具有一定的防腐劑功效。亞硝酸鹽及其衍生物過亞硝酸鹽(ONOO-)一起構成了抵禦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這道防線在口腔和胃的酸性環境中運轉效率特別高。假如沒有亞硝酸鹽和過亞硝酸鹽,齲齒將伴隨我們終生,真菌將入侵我們的口腔,沙門氏菌、利斯特菌和志賀菌將對我們發動猛烈的攻擊。

 

硝酸鹽放常溫易生致癌物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台灣蔬菜因為使用氮肥,有高比例均含有硝酸鹽,放在常溫下經過細菌分解後容易產生亞硝酸鹽,一旦吃下肚與胺類產生作用,就會出現恐怖的致癌物質「亞硝胺」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硝酸鹽對人體毒害,主要由於在進入人體前後,轉變為亞硝酸鹽,人體吸收後,分解產生的一氧化氮會與血紅素作用,形成變性血紅素,使其喪失輸送氧氣的功能。此外,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可能代謝形成亞硝胺化合物,有誘發食道癌、胃癌及肝癌等風險。

 

陳建志表示,室溫造成細菌滋生,可將蔬菜栽種過程吸收的氮肥轉化為硝酸鹽,反觀冰箱冷藏的蔬菜因阻絕了細菌,可抑制硝酸鹽增加。

 

因為蔬菜如果擺放隔夜甚至數天,其硝酸鹽恐會產生亞硝酸鹽,雖然可能只是微量,還是少吃為妙。顏宗海呼籲蔬菜最好今天炒今天就吃完,不要炒一大盤分好幾天吃。其他含有硝酸鹽的食物應特別注意烹調或食用方式,例如香腸要避免高溫油炸,最好改用水煮,更不可與含「胺」的干貝、秋刀魚一起食用,以免體內出現「亞硝胺」。但每逢中秋烤肉時,卻經常看到民眾香腸、干貝、秋刀魚一起烤。

 

食物中的亞硝胺致癌物質             林杰樑   教授  

本文章轉載自"生活中的毒"一書

 

前言

你知道為什麼有些食物是不可以合著一起吃?例如火腿及熟成的硬起司、香腸及魷魚、香腸或臘肉與秋刀魚,、胡蘿葡與干貝是不可以一起吃等。主要原因是含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合吃,在腸胃中即容易產生亞硝胺(Nitrosamines)致癌物質。亞硝胺是一種相當普遍及強烈毒性的致癌物質,廣泛的存在食物、煙、酒、及檳榔中,以香煙中的濃度特別高。在動物實驗中,亞硝胺有強烈肝毒性會引起肝炎、肝硬化、且會引起口腔癌、食道癌、鼻癌、氣管癌、肺癌、肝癌及胰臟癌等。食物中的亞硝胺,最主要會引起腸胃道及肝臟的癌症。

 

食物中亞硝胺的來源

食物中的亞硝胺來源主要有三大來源,其中又可區分為內源及外源性。

()  含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合吃。

日常生活中,亞硝酸鹽常用來作肉類食物防腐及預防肉毒桿菌生長的防腐劑,常見的有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熱狗等。少數蔬菜如紅蘿蔔及波菜,則含有少量亞硝酸鹽成份。

含胺類食物主要為乾燥的海產類食物,有鯖魚、鯷魚、章魚、蚵乾、蝦米乾、及各地出產的魷魚乾。生鮮海產中含有胺類成份的有干貝、魚刺、鱈魚、秋刀魚等。少數水果如蕃茄及香蕉,則含有二級胺成份。熟成的硬起司(matured cheese)中也含有多種類的胺類物質。熟成起司有特別氣味,硬的,常有長黴過的。台灣常用在三明治或漢堡的起司是軟的淡顏色的未熟成起司。

含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合吃,在腸胃中即容易產生亞硝胺致癌物質。例如火腿及熟成硬起司、香腸及魷魚一起吃、香腸、臘肉與秋刀魚一起吃等。另外,優酪乳或養樂多與香腸或火腿、熱狗合吃,則會增加亞硝酸鹽在腸胃道的濃度,增加亞硝胺的生成。但如果平常只吃優酪乳或養樂多,則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合成亞硝胺,有降低血中亞硝胺濃度的好處。

 

()  直接吃含亞硝胺的食物。

亞硝胺也直接存在煙燻或鹽醃的肉類中,如鹹魚、鹹肉等,啤酒及威士忌也含有少量的亞硝胺。另外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例如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熱狗等,直接加熱如油炸、煎、烤等,也會引起亞硝胺的生成。例如香腸或培根,油煎後即會產生大量的亞硝胺致癌物質。如果改用水煮、蒸或微波爐加熱,刞亞硝胺的生成會大量減少。 東方國家中以香腸、臘肉直接加熱、鹹魚及醃製發酵類食物 (使用的海鹽中含大量亞硝胺),為亞硝胺主要來源,西方則以培根及火腿、熱狗為主要。

 

()             含硝酸鹽的蔬菜或食物,由腸胃道細菌代謝後,產生亞硝酸鹽。或蛋白質食物經腸胃細菌代謝成硝酸鹽,經由唾液分泌,由口腔細菌分解為亞硝酸鹽。都會在在腸胃道中合成亞硝胺。

 

人體每天吃進的硝酸鹽,蔬菜佔86%。富含硝酸鹽的蔬菜類食物如蘿蔔、大白菜、芹菜、雪裡紅、茄子,由於吸故土壞中的氮肥,因此都富含有硝酸鹽成份。另外蔬菜不新鮮,也含有硝酸鹽成份。腸道的細菌會將含硝酸鹽的蔬菜,分解產生亞硝酸鹽。或含硝酸鹽的蔬菜,以鹽醃製也會產生亞硝酸鹽。或腸道的細菌將蛋白質分解為硝酸鹽,直接吸收的硝酸鹽,也可由唾液分泌,然後口腔細菌分解成亞硝酸鹽。這些亞硝酸鹽,最後在胃腸道中與次級胺,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事實上,只要人體吸收大量的亞硝酸鹽,即會產生中毒,病人會有變性血紅素症、烏嘴病(enterogenous cyanosis)、腸胃炎、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等等症狀。

對於一些因潰瘍而做迷走神經部份切的病患,因胃酸分泌不好,酸鹼(PH)值上升,使得合成亞硝胺細菌移居到胃部,因此胃部會測得到亞硝胺濃度,這些病患則容易會有胃癌發生。

 

預防亞硝胺合成及毒性的方法

 

一、儘量不要將含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合吃,另外多吃含維生素C的青菜及水果、維生素E的食物,或富含多酚類的食物如茶、咖啡、蔬菜及柑橘類水果,都可有效的使亞硝酸鹽迅速的在胃中被破壞,抑制亞硝酸鹽與胺類的反應,阻止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使用維生素E來取代亞硝酸鹽當作食物防腐劑,此項措施使得西方國家的胃癌發生率,大幅下降。

 

二、不吃含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煙燻或鹽醃的魚、肉類及食物。儘量不要直接加熱如烤、油煎、炸或食用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例如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熱狗等。如果直接加熱改用水煮、蒸或微波爐加熱,則亞硝胺的生成會大量減少。

 

     三、不吃不新鮮或鹽醃製蔬菜類食物。除了多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青菜及水果、多酚類的食物及維生素E的食物,來抑制亞硝酸鹽在腸胃直接合成亞硝胺外,也要多吃富含纖維類食物,如五穀雜糧,及單獨多喝優酪乳或養樂多,以促進腸道蠕動,且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減少這些腸道細菌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

 

首頁 ] [ 向上 ] [ 癌症的發生 ] [ 食物中的致癌物質 ] [ 腫廇指標 ] [ 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之防癌保健法 ] [ 參考資料 ] [ 可能有助於預防癌症的食物 ] [ 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 ] [ 食品中防腐劑的毒 ] [ 食物中的亞硝胺致癌物質 ][ 長期服用抗氧化維他命可能有害 ] [ 烤肉如何預防無形的毒害 ] [ 咖啡喝多了會中毒 ] [ 生食苜蓿芽的風險 ] [ 抽煙,喝酒,吃檳榔與癌症 ] [ 斷食療法對健康的傷害 ] [ 反型脂肪的健康傷害 ] [ 如何去除食物中的過氧化氫 ][ 有病的人服用生機飲食要非常小心 ] [ 食物中的成份與癌症 ] [ 市面上「排毒療法及產品」缺乏足夠的醫學根據 ] [ 避免孩子食用到可能致癌物質 ] [ 如何降低高溫烹調炸烤食物產生的可能致癌物 ]

 

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

台北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內科、腎臟科教授,臨床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醫師

一、油脂、糖、鹽越少越好

 

多吃低油脂、低熱量、低鹽份的食物。

 

油脂每天使用越少越好,如果要用其份量最好有三分之二是單元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等。太多油脂容易引起膽酸分泌, 腸中有害細菌繁殖產生毒素及膽固醇上升,使大腸癌及心臟血管疾病機率上升。

 

油炸、油煎、甜食、含糖飲料吃越少越好。

 

太鹹的食物與胃癌發生有關,所以吃越淡越好。

二、乳、蛋、肉、魚、大豆等蛋白質類適量最好。

 

蛋白質的攝取太多、太少都有害健康。以每公斤體重0.6公克蛋白質計算較合理,因此每個人約每天以四份到六份蛋白質。

 

一份蛋白質約等於一兩肉、三塊小豆乾、一塊豆腐、一個蛋、一杯豆漿、一盒牛奶。每天最少一份脫脂牛奶、一份黃豆製品及一份魚,因為這三種食物有抗癌功效。

三、蔬菜水果類要多吃

 

理想的健康飲食蔬菜類每天要三到五份;水果類每天要二到四份。一份蔬菜約120240公克,約平底盤一小盤的份量,每餐要吃兩盤以上。水果類則較難計量,每餐一個橘子或蘋果應是足夠,多吃一點更好。

 

蔬菜中含有多種抗癌成份吃越多越好,但是要清洗乾淨及調理得當才可以。

四、五穀雜糧類要多吃

 

儘量少吃精製麵粉及白米類食品,而要多吃粗糙的糙米及五穀雜糧食物。每天三到六碗才足夠。

 

五穀雜糧類是人類須要的纖維素的最主要來源。吃的份量應是各類食物份量中最多的。

 

五穀雜糧類是預防便秘、癌症、心臟血管疾病、降低油脂及膽固醇最重要食物。其中的纖維素成份每天最少須要25-30公克以上。

五、食物的調理要適當且來源要乾淨無污染

 

食物的調理儘量使用蒸、煮、燉、微波的方式,以減少致癌物產生。避免使用燒烤、煙燻、油炸來處理食物。焦黑的食物不可食用。

 

食物要注意二次污染及添加或殘留藥物問題,及避免黃麴毒素污染,採用真空包裝或冷藏食物有其必要。

 

政府相關單位負起檢驗把關的責任,食品的安全衛生才有保障。

 

 

可能有助於預防癌症的食物

 

台北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內科、腎臟科教授,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

 

大豆:

 

多吃非發酵的黃豆類食物得到乳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的機率都降低。

 

大豆類食物至少含有五種抗癌成份,對於女性癌症有預防作用。脂醇類及角甘類成份有增加免疫系統的作用。

 

發酵類大豆食物如味僧、豆腐乳、醬油因有黴菌及黃麴毒素污染,少吃為宜。

 

茶:

 

茶葉中含有兒茶酚等多種強烈抗氧化成分,保護細胞避免突變,而有抗癌作用。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以綠茶含量最多,烏龍茶次之,紅茶最少。沖泡不可太熱,以破壞維生素C

有些草藥茶成份不明,可能致癌,不可輕易嚐試。

 

大蒜及洋蔥類:

 

大蒜、洋蔥在流行病學調查上都發現有降低胃癌及大腸癌的作用。大蒜含蒜辣素。

 

此類食物還包括有青蔥、韭菜等含有強烈氣味的青菜。

 

大蒜、洋蔥類食物尚有降低膽固醇及抗凝血的保護作用。只吃大蒜精或大蒜藥片是沒有功效的。

散形花科蔬菜:

 

紅胡蘿蔔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是此類蔬菜的代表。凡是深黃或紅色的蔬果都富含有胡蘿蔔素。

 

吃大量胡蘿蔔素蔬果的人得到肺癌及表皮癌症機率較少。

臨床試驗證實長期只吃胡蘿蔔素藥片,反而增加肺癌的發生。吃蔬果含纖維質及維生素C才有效。

 

薑:

 

薑含有薑黃素,所以有抑制突變的抗癌作用。咖哩也含有大量的薑黃素,可以多吃。

 

薑生吃會對食道產生刺激傷亡,因此調理食用較安全。薑也有抗凝血作用,對於胃潰瘍或要手術的人要小心使用。

 

薑黃素真正作用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柑橘類水果:

 

橘子、柳丁、檸、葡萄柚等都是屬於柑橘類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類黃酮成份。

 

多食柑橘類水果,可能有助於食道癌及胃癌的降低及發生。

 

只吃維生素C藥片或只喝果汁,效益差。輪流混合吃整個水果最好。

茄科蔬菜:

 

茄科蔬菜包括有蕃茄、茄子、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茄紅素。

 

多吃富含茄紅素蔬果如西瓜、蕃茄的人,得到肝、肺、前列腺癌機率少。多吃茄子的人,胃癌機率少。

 

多吃辣椒是否有保護作用,則仍然有所爭議。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有高麗菜(甘藍菜)、白菜、花菜、綠花菜等。

 

流行病學發現多吃此類蔬菜,可降低、胃癌、大腸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此類蔬菜最好每週最少生食一次,不可炒煮太熟或太久,以避免破壞其有效抗癌成份。

蕃薯:

 

富含紅蘿蔔素前三名的蔬菜為胡蘿蔔、南瓜及紅蕃薯;此類食物有預防肺癌與皮膚癌的作用。

 

紅蕃薯除了胡蘿蔔素外,也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及多酚類物質;在助於降低膽固醇及心臟血管疾病。

 

只吃胡蘿蔔素葯片是無效的,須要吃整棵蔬菜才有用。

麥類:

麥類食物加工越簡單、越粗糙越好。

大麥、小麥、燕麥都含有豐富的可溶與不可溶的纖維素、維生素及稀有元素;可吸附致癌物質、膽固醇等。

多吃麥類食物有助於大腸直腸癌、乳癌、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只吃麵粉卻沒有這些好處。

 

糙米

糙米較白米多了珍貴的纖維素及維生素,因此也多了許多保健功用。

糙米的健康效益與麥類相似,與玉米及豆類混合食用,俱有預防大腸直腸癌的功效。

食用粗製的麥類、糙米及五穀雜糧類要特別注意來源的安全性,一旦有污染,程度都較精製主食類為嚴重。

 

深海魚類:

多吃海魚的人得到乳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大腸直腸癌的機率低。可能與魚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關。深海魚中以鮭魚較無重金屬污染。

吃海魚的人要得到健康保健效果,必須是本身的飲食是低脂低熱量的。

吃海魚也有助於心臟血管疾病、氣喘、腎臟病的防治。魚必須是新鮮無污染的。

 

牛奶及優酪乳:

牛奶中的鈣質、維生素D、維生素A等都有抑制致癌物的突變作用及增強免疫功效。

牛奶中的脂肪含量高,可能也會引起大腸癌機率增加,因此喝脫脂牛奶較有防癌效果。

優酪乳的乳酸桿菌可在腸胃道中減少有害細菌合成致癌物質,並分泌有益免疫力增強的成份,下降肝中膽固醇形成。

 

橄欖油:

多元飽和脂肪酸容易引起高膽固醇血症,多元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吃多則可能有增加癌症發生的危險;橄欖油、花生油、茶子油、麻油則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癌症及心臟病的危險。

橄欖油含有維生素的抗氧化成份有益健康,使用同時應避免其他油脂的使用,才有幫助。而且使用量也須有所節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